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北工大《校友风采》系列访谈(五十九) 张榕明 专访

来源:

 

时间: 2020-10-12

工大岁月

访6132班张榕明

编者按

张榕明,女,汉族,1944年6月生,浙江宁波人,民建成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1966年8月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

1968-1981年辽宁省辽阳市科学试验厂、精密元件厂、电子仪表厂技术员、工程师;

1981-1985年辽宁省辽阳市电子仪表厂副厂长、厂长、辽阳市电子工业公司副经理、辽阳市文圣区副区长;

1985-1993年辽宁省辽阳市副市长;

1993-1997年辽宁省副省长;

1997-2001年民建中央副主席,辽宁省副省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2001-2003年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2003-2005年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2003.11按部长级待遇),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2005-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2008-2012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理事长。

2012-2014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

01情系工大

张榕明校友谈起当时报考北工大主要是因为喜欢无线电专业。

上中学时,她很少去过高校,对高校的了解也不是很多,不知道高校是什么样的。入学时,一进入工大校门就有一种新鲜感。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学校条件比较简陋,楼不多,一个教学楼,四个宿舍楼,有一个食堂,一个很小的小卖部,外加一个操场。但在那个年代不懂什么叫简陋,什么是条件差。印象中校舍还是比较新的,所以对学校第一印象就是很新鲜。

报到时,从化工路西口下的车,由一位高年级的华侨学长帮助拿行李,报到后来到二号宿舍楼五层,开始了大学学习生活。

当年,工大的老师都很年轻,大多是从清华、北京邮电学院、北京航空学院毕业时间不长或刚工作几年的毕业生,这些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年轻老师的一大优点就是很容易和同学打成一片,老师们和同学的关系都非常好,讲完课以后还负责对同学进行课外辅导。当时的晚自习都要到教室去上,这些老师也在场,学习上有问题可向他们提出。同学们和老师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朋友关系,开个玩笑都是非常普遍的。这也是当时工大的一大特点──师生打成一片。学校是新建成的学校,老师新、同学新,什么都是新的。尽管条件比较简陋,但是真的很愉快,学习氛围非常好。工大当时还招收了一批家庭出身条件不是很好的,但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大家目标都非常明确,就是要刻苦努力地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大家都是这样一个理念,所以在学习上都非常刻苦、努力!

02怀念工大

张榕明校友谈起当年,非常感谢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工大的重视,尽管条件简陋,但市领导还是尽最大可能支持学校的建设。学校虽然当时很年轻,但学校领导、老师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要努力拼搏,早日跨入好学校的行列中。张榕明校友在二十多年前同学聚会时曾和老系主任张德友教授说:“我非常感谢北京工业大学的那段学习经历对我的培养,当时无线电系的专业所学习的都是电子管,而半导体晶体管则刚刚兴起,在咱们国家还没有形成什么氛围。学校和系就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把电子管的教材统统改成了晶体管的教材。一个假期的时间,每个老师都在写教材、备教案。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比其他高校提前了很多,很早就开始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其原理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当时工大就好在“敢为天下先”,勇敢的去闯、去尝试。学校的胆子够大,就用了这样的一批年轻教师,一个假期之后教材就改过来了,这其中的付出是非常多的。学校确实是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我们都是受益者。在那之后的几年里,晶体管就逐渐普及,走向市场了,也证实了学校的远见。我们走在他人之前。对我个人来讲,我毕业以后分配到电子厂,所做的工作正好用大学学到的知识进行工作,完全用上,非常感谢工大给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

03感恩工大

张榕明校友谈起当年在工大的生活和毕业设计,充满怀念、难忘、感恩之意。

她回忆道:学校给同学们创造了很多机会培养大家吃苦耐劳的精神,比如说,学习时传祥,大年三十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背着大粪筒去掏粪,不会背,不少脏水顺着脖子流下去。我们在朝阳门外,一家一户地去掏粪,你要是给人家把脏东西留在外面地上,老百姓肯定会对你有意见,所以要十分小心。而且那些粪坑有长的、有圆的、有扁的,都不一样的,各家各户都要收拾干净,回到学校后脖子里面还留有粪汤,大家都毫无怨言。

另外,就是每年都要组织到郊区下乡拔麦子,一般是一个多星期。我们还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要求同学们要扎根农村,访贫问苦,和农民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我是跟一位老太太睡一个被窝。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同学们下乡,包括延庆、房山远郊区县也都去过。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初步接触了社会,对自身的思想、情操得到较大的磨练,对自己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说到毕业设计,当时是制作台式计算机,实际就是计算器。全班一起做,完全是用分立元件制作的像现在电脑这样大小的计算器。当时样机买回来以后,我们就开始研究怎么显示,加法乘法都是怎么实现。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当时我们是用二进制的一套教学理论来设计逻辑电路。我是当时逻辑电路三个设计者之一。我们将逻辑电路设计,运作过程,整机设计,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同学搞整机设计,一部分同学搞线路板设计、安装布线,这是集体的智慧,也是全班的力量的结晶。设计过程使我们受益匪浅,每天晚上在黑板上写逻辑电路,怎么组合、怎么能让过程更简单,每天都做到半夜。通过全班的努力,逻辑电路设计出来,组装成功了,最后实验的结果,是加法减法速度不亚于样机;乘法速度还比样机更快。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不参与,只是指导,放手让我们去做,允许失败,允许让你走弯路。我们当时胆子很大,拆机器,一遍一遍地试验。当时大家确有这样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从一开始就大胆尝试,努力地向前推动。学校也充分地相信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运作。

在工大待了七年(文化大革命待分配两年),学校一共教给学生两件事,老师教的不仅是知识,重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一个就是教我们怎么做人,学毛选、学雷锋,当时真的是一种非常纯真的心态,认认真真地学、写笔记,对照自己有什么差距,这也是一种灵魂的洗涤。学校在培养人的方面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些东西学完可以忘掉,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生都忘不了,对以后我在工厂的工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受益终生。非常感恩工大对我们的培养!

在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和帮助下,我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经过一个个台阶的锻炼,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我感谢党组织,感谢支持帮助我的同志和朋友们,感谢我的母校老师们和同学们!

2012年4月,张榕明同志赴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进行专题调研

04祝福工大

张榕明校友谈到:非常羡慕现在学弟学妹们所处的时代。工大发展了,进入211,学校高楼林立,装备好了,学科建设蒸蒸日上,一大批教授、博导勤奋耕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学习生活,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最令人羡慕的是你们所处的时代,人生黄金期正好和我们“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同步了,可以参与到这个建设中。2021年建党100周年,学弟学妹们正值青春年少,2049年你们将是五六十岁的人,正好同步。我衷心祝愿学弟学妹把自己的青春、抱负、理想和智慧都融入到事业中,奉献给我们的祖国。要刻苦努力地学习知识,也应该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我感觉我们学校和社会实践还是有很多可以加强的地方,我们在毕业以后进入社会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怎么才能缩短这个时间,这是广大学弟学妹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当前,学生在学校期间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对社会的了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学校不能把学生限制在校园里。过去“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下厂下乡参加劳动,深入到社会基层,这是非常好的传统。多了解社会各界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学校给了我这个实践的机会,也是到工厂后自己悟出来的。到了工厂就有这样一种感觉,工人确实是伟大的,流水线没有要突出个人的思想,焊接、绑线都不能突出自己,它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所以说工人没有个人主义的思想,没有名利的意识,到工厂里就会发现,集体的力量最伟大。大学生在学校里多接触社会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不是很简单的事情,现在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一流学校是42所,一流学科是92所,其中工大排第二。总书记讲的非常明确,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从我们国家核心竞争力来说,要想发展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好的高等教育。要成为一流高校,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学条件、一流的科研团队,还必须要有一流的领导水平。没有这个前提是办不好学校的。一流学科是要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来体现的。现在优秀人才多,卓越人才不足,怎么样才能吸纳一批卓越人才参与到一流学科建设中来,这是现在学校的紧迫任务。一流学科建设中一流教师队伍是重中之重。另外,就是教育科研,没有大量科研实验是很难达到这种水平的。领导水平,一个是站得高,一个是允许失败,我们不能只能赢不能输,一个科学、一个理念、一个学说的形成,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验证,才能真正地达到目标。

老师要成为大先生,传播知识传播理念。总书记说过,你可能教他的东西他都忘了,但是你给他留下的东西是很珍贵的。现在学校要给老师创造这样的机会,怎么样去参与实践,怎么样去给市场创造机会,你说教企业管理的老师不懂企业,他能培养出来厂长吗?很多东西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很多非经济因素也要通过实践去摸索,不然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些是关键所在。92所一流学科的学校是有更新和淘汰的,现在排名第二不等于永远的第二。怎么立足北京,服务全国,放眼世界,要走出去,领导者要广泛地接触国际,知道什么是国际水平,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我们同国外高等教育的差距就在于创造力的释放,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这么困难,因为我们缺乏创造力。我们在高等教育中要释放学生原始创造力。不是仅仅把毕业生分到全国就叫服务全国了,还要增强交流,特别是国际交流。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完成,需要一种坚毅不拔的精神,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抓改革,一心一意地服务学生,允许试错,但要愈挫愈勇,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工大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建校60周年寄语

6132班校友张榕明,衷心祝愿北工大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祝愿学弟学妹们在学校刻苦努力学习,勇于拼搏,描绘出出彩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努力奋斗!

【本文部分内容根据《北工大人》宣传片张榕明访谈视频材料编辑而成】

访谈|北京工业大学校友总会

撰稿|吴汶政

编辑|苗伟平

排版|余越 董璐

审核|聂金全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

|

京ICP备: 14043795号-2

校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邮编: 100124

|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86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