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2020-10-03
我从北工大起步59载人生漫步的回顾
访6124班 侯伯文
校友简介
校友侯伯文,1961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咸宁温泉镇湖北液压件厂当电工,后在设备科工作共计13年。1980年调回母校北工大二系研究室,做微型计算机产品设计开发和教学工作。85年移居香港。97年香港回归后担任4届全国政协委员。侯伯文校友一生所跨行业领域诸多,积累了丰富的职业经验,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如侯伯文自己所言:我这一生的成果,离不开我北工大大学期间给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起步和开拓人生基础的大学教育。
大学七年的回忆
1961年,我高三毕业报考大学,进入北京工业大学电机系学习,当年的北工大,学校只有4个宿舍楼和一个教学楼。我们二系分电机专业和电器专业,共4个班,我在4班。考上北工大,当时一度令我心情低落,但我父亲却不以为然:“不在乎哪所大学,上大学就好”。历经几十年的坎坷曲折的人生,完全验证了我父亲的这句话,而且从下文可见到和验证了:我在北工大所受的教育对我一生道路的重要性。
学校对我们的第一要求是要学习成绩好,如果是班干部,或者是校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必须优秀,否则不能当学生干部。
我从大一开始,每学期笔试和口试,几乎全5分(有一年一门4分)。担任过班长、团支书、系学生会宣传部长等。唯独体育成绩不好,虽然每天准时起床并长跑到化工路西口折返,洗脸、读英文、早饭、早自习、上课…,但校运会从没有拿过名次,有一届校运会长跑,一直“跑到校医室”去了。
我们北工大当年的老师们,大多是清华的毕业生,他/她们对我们很深刻的言传身教,例如,当时正值暂时困难时期,学校伙食不好,记得有段时期吃的馒头,发不起来,又小又黑,同学大都每周末回家一次。可是,一位老师对我说,“我(外地)考上清华5年,不知道王府井在哪”。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令我最少一个月才回家一趟。
我业余爱好绘画和文艺,班里和系里出黑板报,总是随叫随到。我专职负责办内部小报,报头都是我木刻雕出后印上的,其它文字花边都是蜡纸刻印。文艺表演也是我大学业余活动的一部分,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
当年的北工大,是中专改的。学校只有4个宿舍楼和一个教学楼。上图是我入学那年自照相作画和自己冲洗的“贺年书签”,送给老师和同学:书签上学校当年的楼群尽收眼底。
当年学校对学生干部的要求是社会工作不可以影响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不可以当学生干部了。我曾经和系里几位评上优秀的同学参加人大会堂的五四青年节大会,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如图,是我们系8位评上优秀的同学(党团员),参加人大会堂的五四青年节大会,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01
北工大毕业后分配到湖北农村的省机械厂当电工13年的锤炼
大学毕业,我自愿表态申请分配外地。这样,我被分配到湖北液压件厂电工班和设备科,工作了13年。我是第一批到厂的6个人之一,开始拿着标杆测量和收购土地,平地建厂,设计和领班架设10多公里的高压线,穿山越岭,跨过农田架设到环山的厂区。我学会了如何不用起重机树立起12米的高压电杆、如何自己加工铁件和用踩板爬到电杆上施工。我还自己设计制作了高压开关柜,安装了变压器和低压开关柜,把电送到车间和生活区。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在本厂的工人义务教书,给其他师傅上课电工和初级英语课。我离开该厂时,该厂已经近200员工可以生产机床液压件和军工液压件。
在温泉镇筹备处的小院中,开始建厂。设计和领班架设10多公里的高压线,穿山越岭,跨过农田架设到环山的厂区。
我学会了如何不用起重机树立12米的高压电杆,如何自己加工铁件和用踩板爬到电杆上施工,…
02
调回北工大二系研究室从事TP系列微型计算机设计和教学,开始漫步在与我大学专业“不对口”的多个领域工作
在湖北农村工厂工作了13年后,经组织批准,我得以调回北京,回到北工大二系,到系自动控制研究室工作。
一个人大学所学的专业,并非就一定是一生的工作领域。我的经历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我大学没有学过计算机、没有学过无线电通讯、没有考上航空航天类专业、我上大学时代还没有计算机网络专业、我还投入了7年时间从事“煤化工”工业的创新项目。
01 “TP801”让大学期间没有学过计算机的我深感骄傲
02 我大学没有学过无线电通讯……
03 我大学没有考上航空航天类大学和专业……
04 我上大学时代还没有计算机网络专业……
05 我投入了7年时间从事“煤化工”工业的创新项目……
“TP801”让大学期间没有学过计算机的我深感骄傲
从湖北回北工大工作以后,我这个大学从未学过计算机课的人来说,必须面对自学计算机。好在我的高中、大学第一外语都是英语,13年当电工期间也一直自学英文。之后,我便利用英文字典和专业英文字典,学习大量的英文计算机翻版书籍、教材和期刊,很快掌握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后来,回到学校2个月后,我做了BIOS程序的交流,详解了“键盘译码”“数码显示输出程序”。光解剖国外原机的BIOS当然还不够,必须编写出我们自己的BIOS,当年我还年轻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连轴转”,一个人使用汇编编程在纸上编程,和查表换成16进制代码,输入计算机EPROM中,编了TP801单板机2KB的BIOS监控程序,程序在单板机不增加16按键前提下,增加双功能(相当Shift功能),增加BIOS新的功能。在新的BIOS完成后,又对计算机件、电路板做了重新的设计和布置。这些设计的软件和硬件均被列为我们北工大的知识产权,开始批量生产和销售推广。要知道当年被取代的微型计算机有办公桌大小,不仅内存小而且程序和指令的输入是“灯开关”(开/关“2进制”)输入。我们的TP801微型计算机是从新一代大规模集成元件基础上大踏步地更新换代。
我在校内校外(北工大,广西,四川,湖北,上海…)办班。各行各业的微型计算机学员1千3百多人。
我校自己知识产权的TP801微型计算机的成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决定让我们学校的TP801微型计算机产品,代表我国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赴新加坡参加国际计算机展览,为国争光。当时出国参展的3人中除了我是北工大的老师,其余两人是国家相关单位派出的领队。
为了参展,我用TP单板机编写了一个“电子琴”程序,接上扩音喇叭,计算机数字按键成为“琴键”,可以“弹琴奏乐”还可以“记忆后自动重奏”。首次在国际上展出的简易“电子琴”和计算机电子音乐,极大地吸引了参观来宾的耳目。在当年微机没有显示器年代,我用TP801接D/A转换器连接在示波器,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了一个“小象洒水”的动画:一支动画小象,用鼻子吸水卷鼻向背上洒水,而后一抬脚把水盆踢翻。动画虽短,但同样大大吸引起了来宾的围观和惊讶。纷纷赞叹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快速领先。
这是我为TP炸裂编写的部分教材,产品说明书,和学院来函…等。我校的微型打印机可是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命令打出汉字和绘图的打印机哦。
我们北工大电子厂的TP801微机大批量生产推出后,还到中关村中科院计算机所设展和讲座,对当年还没有起步的“中关村”地区的计算机市场和科研发展,起了最初的推动作用。
TP801演示电子琴、TP801-µP打印机打印汉字和绘图、TP803微型计算机使用了CRT显示器等当时都在全国和世界上领先。同时期,学校的电子工厂开始生产TP801单板计算机、微型打印机、单片机开发系统,连续多年每年为学校增创人民币500万元到700万元收入,这些创收对修建学校大礼堂、图书馆、新实验楼、招待所和操场等都有很大的支持作用,为学校的扩展和发展、校园的更新换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期间我每月工资62元,奖金拿到了上千元。
在此,我认为,我们要特别感谢当年的校长王浒、书记周宣城、系领导和老师龚为廷、研究室的领导和老师吴定荣、徐家栋、严超老师等人,他们对工大在当时做出这么大的成绩给予了很大的推动和支持
我大学没有学过无线电通讯……
1952年7月离开香港回北京上学,于85年经批准移民回香港特区定居,一切又从头开始了。我看到招工广告,递交申请后,应聘到星光集团下属中文电脑公司市场部的服务技术员,我接受了给我开出的只是香港理工应届毕业生90%的工资。入职后,由于市场部的技术服务不忙,我发现上级集团的主业务,大型Tandem计算机的上千个传呼电话接听员所用的都是英文终端机,于是我为公司的微型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连接Tandem的RS232接口板和一块中文字库显示板,并完成编程,设计成了与英文终端兼容的中文终端机。由于电路板的绘画和腐蚀都是我自己完成的,所以,半个多月就完成此中文终端的设计和调试,集团董事长看到后,当月给我转正并增加了工资,1个月后将我提升为开发部经理,3个月后提升为公司的副总,6个月就取代之前招聘我的总经理担任此中文电脑公司董事总经理。一年后,提升到集团的副总经理,开始组织传呼机的设计、中文传呼机的设计和中文股票机的设计,在我大学没有学过无线电通讯专业领域开始新的奋斗。中文股票机的设计,获得了香港港督工业设计奖。在星光电信在香港上市后,我成为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并且把股票机生产线搬到了深圳。后来,又在大陆内地签约建立移动电话(手机)网络。在星光电讯工作了13年后,我辞职转向计算机网络业务。
我大学没有考上航空航天类大学和专业……
我高中时很热爱航天航空,课余喜欢做无线电遥控航模、学氢气球吊篮跳伞,但是我考大学却是电机电器专业,远离航空航天。我移民香港后有机会牵线搭桥,促使我任职的公司代理卫星发射项目的有关业务工作。
我上大学时代还没有计算机网络专业……
在上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网络、网站领域迅速发展:我代表香港盈科集团赴京投资建立了CYOL中青在线,任中青在线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
我用毛体设计了“中青在线”的网站刊头。历经波折最后完成了中青在线的域名“CYOL.COM”的全球域名的注册和网站的建立及运营。我开心的是,我为我年轻时阅读的“中国青年报”的网络平台的建立,竟然能够出一份实实在在的微薄之力。
我投入了7年时间从事“煤化工”工业的创新项目……
作为电机电器专业毕业的我,在本世纪初,还从事了7年“完全专业不对口”的煤化工工业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工作。在我受雇泰国正大集团(香港)时,在国内签约投资数近亿,建设了一个MTO(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工厂。我从签约、买地、工业设计和安装投产…担任董事总经理、和董事长助理等工作。验收投产后,为国内新兴化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开辟了新的化工原料产业大道。我离开公司那年,年利润已近亿元。
上图,是我在渭南煤制烯烃试验装置前。
03
个人境遇的转变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后,我的人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开始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因我也努力尽责任职,所以“破格”从1998到2018年初担任了4届全国政协委员。
我在4届全国政协大会期间,递交了大量的政协委员提案和书面建议,并获得了“优秀提案证书”。
上图,我获得的“优秀提案证书”(2002年10月,第9届全国政协获得)。上图,我父亲也曾经获得过“优秀提案证书”,为此在人民政协报上,记者发表了《父子两代提案人》的文章。
04
我的两大业余爱好:集邮和艺术玻璃
我有两大业余爱好,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也提高我工科生的基本素质。
我的第一业余爱好,集邮。
我从小集邮的爱好,培养和提高了我工科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我国集邮界,我是少有的集邮专家。在签名邮品上,我收集到众多政要名人的签名邮品。在收集邮票上,我收集了世界第一张邮票,英国黑便士邮票和实寄封,而且,从1840年第一张黑便士到1996年的全部英国邮票一张不缺。从一个国家的第一张邮票到1990年后,很多国家的邮票全部收集齐全。《人民政协报》曾刊载专访我的记者文章“侯伯文—情怀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如图,是《人民政协报》的记者文章“侯伯文–情怀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我另一个业余爱好是高温热熔艺术玻璃。
在我担任有上千人的香港某通讯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后,保持了艺术玻璃加工的爱好。周末我便脱去上班必穿的西服革履,去到深圳自己建立的玻璃热加工厂,创造性地制作高温热熔玻璃,无数次试验后我独创了别人至今做不出的热熔艺术玻璃产品的设备、工装和工艺,被“中国机械与玻璃工业协会”授予“艺术玻璃专家称号”。
上图,我怀抱我高温烧制的如风吹的艺术玻璃大树叶。上图左上角,是中国机械与玻璃工业协会发给我的“艺术玻璃专家”证书。上图右下角,是我烧制的大型玻璃花(花朵,花茎,3片花叶,全部是玻璃制作,没有加入任何其它材料)。
寄语母校学子
我大学的学习方法,让我终生受用且无往不胜。在北工大,系领导曾安排我向当年入校的新生讲述大学的学习方法,现辑录在此仅供参考。
首先,第一点,大学期间尽量不要谈恋爱。恋爱很美好,但过早的恋爱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业。我的两个哥哥都是博士后导师,他们全都是30岁以上才结婚的,我也是如此效仿的。第二点,大学阶段必须学会自学,并掌握自学的方法和能力,学会在大学知识基础上,拓展新的专业知识。切记!自学是让自己成长的重要手段。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很重要。当时,在笔记本上我都会在右侧保留一块“自留地”。下课后,复习心得和到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的心得,都会写在“自留地”中。记得每次给新生讲“大学学习方法”时,我的笔记本就成了“现场展品”。第三点,读书时,要学会读书本最前面的目录和作者的前言。因为,任何教材的作者都是“掌握了全书的知识后,一章章地写书”。所以,要反复翻阅书本教材的前言、目录,这个相当于地图的指南针和经纬度标识。第四点,要学会去图书馆查找图书资料的“基本功”。学会根据自己的问题所在,来查找确定借阅的书籍。当然,上述“经验”仅是我这位退休多年老校友,在我们上学期间的“故事”了。但是,我确实十分庆幸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因为“迷恋手机游戏”、“迷恋网吧”而浪费宝贵的大学学习时间噢。另外,大学期间,集中精力和时间在学业上是必须的。大学5年,我没有去北京和外地旅游过。也不要把荣誉看成人生的奋斗目标。曾经取得的种种荣誉,没有让我在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受到丝毫影响。我的人生,就如前面所介绍的,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最后,请允许我在文章最后,向我的母校北京工业大学的领导、师生、校友们致敬和问好。希望我以上所列我入学北工大的人生漫步的往事回顾,给读者留下一些有益的能量和推力,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为母校60周年生日祝福!
后记
自古有志之士皆百行兼修,万善俱足。校友侯伯文一生所跨行业领域诸多,丰富的人生经历,不仅塑造了其对天道、人情、事理的通解感悟,更使其世事通达、自成格局。侯伯文在校所学专业是电器设计,在毕业后却被分配到机械厂,后又从事计算机设计编程、无线通信产品设计、航天代理、网络平台、煤化工工业、生物制药等众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均显示了出众的才华。在其丰富曲折的人生历程中所展示出的对于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敢于主动迎接挑战,擅于将劣势转变为优势的过人本领,也被其视为在工大期间所打下的扎实的学习功底和良好素养的结果,足见母校工大的教育培养对其至深至远的影响。
访谈|北京工业大学校友总会
撰稿|侯伯文 聂金全
排版|董璐 余越
统筹 审核|聂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