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北工大《校友风采》系列访谈(五十七)刘京 专访

来源:

 

时间: 2020-09-15

赤诚人生

访6331班 刘 京

刘京 校友

【编者按】

刘京,1963年7月至1968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学习。1968年9月在部队锻炼。1970年9月为北京东方红医疗器械厂、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工人、干部、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83年7月任经贸部国际联络局干部、副处长。1985年2月中国残疾人基金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干部、副理事长。1993年5月任云南省副省长。1998年4月任海关总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2001年1月任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2001年1月授予副总警监警衔。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2011年2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欣闻老学长刘京外出回京逗留几日,应允重返母校接受访谈,让我们颇为感动。当日,刘京学长应约而至,虽已过七旬,见其依旧挺拔的魁梧身形,坚毅笃定的眼神中,却尽见其历经沧桑后的温和持重。几句寒暄过后,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据他讲,除了在北工大学习的缘分,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当过短暂几十天的北工大校党委书记,他那坚稳沉实又不失乐观幽默的语调,让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在听到他所经历的那些曲折复杂的沉重往事后都似乎轻松了许多。

正文

我的大学:梦断哈军工,入学北工大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刘京学长向我们道出的第一句话,在听完他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之后,这也成为我们最深刻的感悟。

高考发榜后,刘京学长被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录取, 这被其自嘲为“梦断哈军工”,但对没考上哈军工没当上兵还是不死心,于是自己联系好了海军工程学院,提出想退学去当兵,请求老师把他的档案交给个人。系办公室的老师问清原委后没有同意他的申请,并告诉他,北工大的无线电专业也带有军工性质,符合自己想成为军事工程师的理想抱负,劝他安下心来好好学习,将来一样可以报效祖国!经过深入的思想工作,刘京学长终于改变了主意,踏下心来开始了在北京工业大学的学习生活。由于他的入学成绩很好,又是初三入团的老团员,所以一入校,学校就安排他担任班上的团支部书记,还是系团总支部委员。这样一来,不但必须完成每日的繁重课业,还要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入学不久,他就向校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由于各科学习成绩都优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组织上交给的各项工作也完成得很好。1965年8月28日,他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共预备党员,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党员之一。

回忆曾经的学习生活,刘京学长说,“从大一到大三的那段时间里,我们的课业相对轻松,师生关系简单友好,每日的学习生活很充实。我是学校篮球队的,又是学校文工团的乐队长号手。学习虽有压力,但学习生活很愉快,男女同学都很团结,大家都很努力,都希望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心一意的想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情。到了大学三年级,因为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学校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个人的人生开始变得跌宕起伏,和国家民族一样经受了众多的磨难和考验。”

职业历程(一) 不穿军装的军人生活

1968年12月,刘京学长毕业后,在山西开始了两年不穿军装的军人生活,被安排进部队接受再教育的这段经历被刘京学长称为其工作生涯的正式开端。在部队他所在的学生连接受着严格的军事训练生活。在随连队在大同煤矿干了接近一年的挖煤任务后,他们又到地处雁北地区的黄土高原种水稻。他回忆说,“雁北地区在黄土高原的北端,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多度,相当寒冷。初春时节,秧田里还结着冰,指导员指着面前的秧田说:共产党员下!我和其他党员毫不犹豫率先跳到了冰水里,冰碴划破了腿,血水染红了秧田,手脚冻得麻木通红也毫不在乎。那时,我才切身体会到了农民兄弟种田的艰辛”。

部队生活虽然紧张艰苦,但思想上却很愉快,部队的生活丰富多彩,刘京学长被选入师篮球队,驻扎在营房的那段时间,经常代表部队和驻地企业、机关开展比赛活动。回忆起来这一段紧张而又愉快的军营生活,至今还让他非常怀念。

职业历程(二)

在医疗器械研究所的科技攻关之路

从部队再分配回到地方,他先后在北京东方红医疗器械厂和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工作了十三年。无论是做一名普通工人还是受命筹建技工学校为厂里培养技术工人,刘京学长始终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做出了突出的成绩。1976年他被抽调筹组医疗器械研究所,在研究所的六年当中,他作为筹建班子的成员,边建所边搞科研,按他的话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分昼夜在简陋的条件下,经过艰苦的科技会战,在与相关单位高校的联合攻关中,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医用直线加速器BJ-10,取得了重大的科研突破,在全国第一届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得了国家科技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驻波直线加速器BJ-5,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系列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为我国在此领域的拓展应用和整体实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其中,刘京学长作为参与者,在组织协调科技工作后勤保障和基建等方面,尽心尽力,取得了出色的工作成绩。

后来,当刘京学长调入海关总署工作后,由于参加过医用加速器的研制工作,他组织总署科技司与清华大学联合攻关进行科技会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用于检测集装箱的直线加速器,替代了进口填补了空白,完成了中央下达给海关总署的任务。该产品后来在清华大学顺利量产,并畅销世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83年7月,刘京学长再一次变更了工作,被调入外经贸部国际联络局,参与制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对华技术援助的第二个国别方案。由于有工程、科研方面的实际经验,再加上扎实的调查研究,这个自称为“经贸部里的技术员”的刘京学长的工作得到了部局领导和(UNDP)驻华代表的高度肯定。

职业历程(三) 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在刘京学长的协调和指挥下,北京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们在日方设计所的配合下仅仅用了半年多就完成了设计任务。北京城建集团发扬基建工程兵的优良传统,敢打硬拼,两年拿下了这个“七五”重点工程,并荣获鲁班奖。回忆到此,刘京学长不禁慨叹,“我作为工程总指挥也感到无限荣光,这也是继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基建工程后我负责的第二个大的工程项目。”

“当时,我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工人、技术人员摸爬滚打在一起,学习到很多建筑专业知识和施工技能,增长了组织施工的本领,不少同志都以为我是学建筑学的大学毕业生呢!”回忆这一段往事,刘京学长自豪地说到。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88年建成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同年3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中国盲人聋人协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基础上组建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刘京学长被任命为副理事长。

在残联工作七年当中,刘京学长负责筹建康复中心,引进康复医学。负责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合作,参与了不少重要的外事活动。参与制定中国第一部“残疾人保障法”。对此,刘京学长感慨的说道,“在为残疾人服务的七年里,不但净化了我的心灵,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个良好的基础。”

职业历程(四) 重回故里--云南

1992年3月,刘京学长被正式任命为云南省外经贸厅厅长。随后的一年多,他埋头调查研究,努力工作,对云南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一年多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1993年5月召开的省第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被选为副省长。

刘京学长说,“我初到云南时,没有想到这里的贫困面有这么大,贫困人口有这么多,目睹了云南的现状,使我不仅有强烈的实际感知,而且从内心迸发出一定要为父老乡亲做好事情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的使命感。”

1994年,刘京学长在省里一次会议上提出,云南的工作就是要着力去解决云南农村欠发达、农业落后,农民贫困问题,只有广大边疆少数民族脱离了贫困,云南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要仿照云烟发展的成功道路,继续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资源,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发展生物产业带动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云南不要走趋同发展的道路,不要盲目仿照发达地区大搞开发区的做法,而是在产业发展上注入政策,扶持发展,把大力推进产业进步作为云南经济前行的根本。”

同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开发生物资源和旅游产业列为云南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在“红土地上的绿色梦”的情怀驱动下,大力开发生物和旅游产业,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更快脱贫走上小康富裕之路。

作为主管对外开放和旅游的副省长,刘京学长在提出了旅游工作的“保护规划管理开发”的八字方针,通过筹办“昆交会”和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改善云南的旅游环境,促进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打造成对外开放的窗口。

彩云之南,风光无限。回想在云南工作了近八年,刘京学长动情的说,“我视云南为第二故乡,为云南父老乡亲可以说是不辞辛苦,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地服务和工作。”

职业历程(五) 国安卫士

1998年3月,中央调刘京学长任海关总署常务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回京工作。上任后,他即紧紧围绕打击走私这个中心环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迅速扭转了走私猖獗的局面,为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做出了努力,他在工作中对自己定下三条铁的规矩,一是不吃请,二是不听说情,三是亲属不得围着海关干。刘京学长讲“自己清白就不怕鬼叫门”。

刘京 校友

2001年1月,刘京学长被任命为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当时,正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勾连在一起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冲击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下,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准确贯彻党的政策,采取果断有效措施,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任务。

2007年4月,刘京学长临阵受命,担任北京奥运会中央安保协调小组组长。当时他刚刚大病初愈,一度想推掉这个艰巨的工作任务。但经过了一天的考虑,他想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怎能以身体为理由拒绝承担责任呢?他接下了这项工作,哪怕走不到尽头,也要尽心尽力。从此,他作为安全保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承担了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国庆庆典、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保任务。

回忆过往那些惊心动魄的工作历程,刘京学长说:“从2007年4月接手奥运安保工作以来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如履薄冰,不敢有半点松懈。我不知道开了多少次安保工作会,设想了多少个预案,制定了多少个措施,调动和汇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确保奥运会的平安。其中最紧张的时候,我87天住在机关没有回家。北京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扬国威,震惊世界。国际奥委会评价说,“北京奥运会如此安全,为今后奥运会的安全保卫树立了典范和标准”。国际奥委会为了表彰我们的安保工作,授予我一枚银质五环奖章,我将这枚奖章赠给警察博物馆收藏,以表明我们集体的荣誉。”

2010年底,在上报中央的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三项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总结报告中,刘京学长写到:“建国60多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无数个大型活动,对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在这些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中,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近年来,这三项大型活动所遵循的安保工作指导思想、原则、方式等无一不是在总结、吸取以往成功经验中得来的。同时,我们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学习研究,创新发展。实践证明,既注重传承,又注重创新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成功经验。”他说,这个总结算是自己向中央和公安部交出了一份自觉满意的答卷。

刘京学长对母校的寄语:

教知识是学校的应有之义。我觉得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到工作中并不太多,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学校应更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学校有责任教育学生守正创新,教育学生不忘根基,牢记肩负的历史责任。“不息为体,日新为道”是有辩证法的,传承和创新,就是要“不忘初心”继承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又要不断创新发展。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综合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历史、体育等诸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北工大建校一个甲子,取得巨大成绩实属不易,但相比起来还是个年轻的大学,希望母校发挥后发优势,高速优质发展,后来居上。

寄语学弟学妹:

同学们,我想对你们说,你们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是人生道路不会是笔直的,一定会有曲折,不要怕困难,要经得起磨难,要经得起考验,为国家的发展、为我们民族的振兴做出你们的贡献。

2020年6月24日 刘京返校接受校友总会访谈

后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刘京学长曾因工作回过一次学校,阔别十几年,再次回到母校,我们仍明显可以感受到这位工大建校初期的工大学子,蕴藏在心中的那份对母校极为深厚的情感。

作为一名老党员,无论命运如何安排,刘京学长始终将“赤诚”二字铭记心中,以赤子之心保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无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居高位,都始终如一的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诚恳踏实的工作、勇敢无畏的精神对待工作和生活。

刘京学长两次身患癌症,接受了28次放疗并接受两次手术,依旧坦然面对,以勇者的姿态与命运搏斗,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如今依然保持着每周打两次网球的运动习惯,以其年过七旬的身体,竟然能保持全身70%的肌肉量,实在令人惊叹和佩服。

正如刘京学长所言,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谨记工大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训育,秉承艰苦拼搏的优良传统,锤炼坚韧不拔的顽强品格,彰显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我们就一定能够跨越艰难险阻,到达理想的彼岸。

【本文根据刘京学长所写文章和现场访谈整理】

访谈|校友总会

撰稿|聂金全

排版|李京霖

编审|聂金全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

|

京ICP备: 14043795号-2

校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邮编: 100124

|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86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