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2021-02-18
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访 88级交通工程专业 姚恩建
校友 姚恩建
[校友简历]
姚恩建校友在1988年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建设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学习;同时辅修学习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德语二外。
现担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书记、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他长期从事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理论与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在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研发、公共交通运输组织、低碳交通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技术创新。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专项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第四届中国公路学会“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和荣誉;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环境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等高水平项目课题等3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70余篇;含SCI/SSCI/EI检索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5部。
姚恩建校友目前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四部委”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组成员、世界交通大会(WTC)运输规划学部主席、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当我第一次见到姚恩建校友时,他给我的印象是严谨认真,全身充满正能量。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姚恩建校友待人接物很谦虚,言语间充满了对母校的感激和浓浓的自豪之情。我也受益匪浅,不仅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民教师的责任、使命与担当,也懂得了师者应如何更好的教书育人。
求学工大:理论实践结合,艰苦但不寂寞
1988年,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怀着建设国家基础设施的初心,姚恩建校友在高考时填报了土建类的专业,并进入北工大土木建设学院下面的交通工程专业(当时还没有成立交通学院)学习。当时,专业里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一个偏重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等,另一个是偏重道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姚恩建校友选择了后者。那时,班级里总共有32个同学,其中有很多外地来的学生,大家周末都不回家,可以在图书馆一起奋力读书,在操场上一起强健体魄。用姚恩建校友的话来概括就是“学风好”、“积极向上”。
那时候,本科毕业需要五年的攻读。姚恩建校友怀着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对知识的向往,对未来的期待刻苦读书。在校期间,不仅牢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也辅修学习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回想当时的学习,姚恩建校友语重心长地说:“交通系统是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系统,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都离不开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尤其是软件编程和数学建模的知识对于交通系统的创新发展来讲非常重要,因此大学期间的计算机专业的辅修让我受益匪浅。”
“老师们认真负责,同学们积极向上,大家彼此帮助共同努力。让我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学到更多的东西。因此我们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成为了社会里的中流砥柱。”姚恩建校友动情地说道。
提到北工大的课程,姚恩建校友不禁感叹课程的丰富。在课余时间,姚恩建校友还学习了德语二外。对于专业学习,姚恩建校友语重心长地说:“大学生要学会如何学习,不要泛泛的学,而是要学习感兴趣的,要学对专业有益的课,深入了解学习”。
姚恩建校友在大学期间还担任了班级团支书以及班长的工作。不仅更好的了解同学,服务大家,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除此以外,姚恩建校友还加入了合唱团。说到这里,姚恩建校友笑着回忆道:“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多才多艺。尤其是书法,光是我们班的同学,就能办一场书法作品展了。”姚恩建校友还建议道:“大学期间,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参与社团活动,以此提高综合能力,但社团活动不要太多。”
当说到对于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看法时,姚恩建校友说:“对于大学生创新及科研活动,大家有精力都要积极参加。不仅能锻炼大家的思考能力、团队交流和合作能力,更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团队协作下,通过科研训练,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拓展思维。提高大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当回忆起校园生活时,姚恩建校友动情地说:“工大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学校安排了很多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和专业实习。我们那时候的条件很艰苦,但老师跟同学们的联系十分紧密,感情都很好。记得那时候,我们到了北京郊区参加专业实习,住在老乡家里,当时大家一起爬上测量、选线放线、绘图计算,小组互帮互助,共同完成路线勘测设计的任务。让我时至今日都难以忘怀。真的要感谢老师和母校对我们的培养!”
毕业抉择:砥砺奋斗,开拓眼界
“我在毕业后,继续留校深造,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和更好的沉淀,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姚恩建校友研究生学习的是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是交通规划与管理方向,期间也遇到了很多认真负责任的老师。在研究生毕业后,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姚恩建校友选择了到国外深造,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完成工学博士学位的学习后,相继在大学和日本企业研究所去从事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的研究工作。但是国内正在大力发展交通设施,也需要更多的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参与到国家的建设,2009年姚恩建校友毅然决定回到祖国,为祖国的交通建设和发展出一份力。
职场奋斗:教书育人,埋头苦干
回国后,姚恩建校友来到国内交通运输人才培养重镇之一的北交大,他满怀热情,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加上扎实的知识储备,很快就适应了在高校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中姚恩建校友对自己严格要求,全力投入,交通运输工程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交通专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作为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多参与国家和行业的重要研发和应用实践,才能不断总结归纳升华现有的知识理论,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中传授知识,也才能为国家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姚恩建校友补充道:“当代的大学生,要具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要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创新和应用。”
当问到姚恩建校友对未来的期待时,他目光坚定,“我希望今后能够再接再厉,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工作做得更好,奉献自己于国家和行业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培养、思想的塑造,为建设交通强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姚恩建校友最后还建议我们说:“工作和学习中难免会有艰难困苦,但要有责任和信念做好它。要有责任意识,敢于担当,集中精力攻克难关。人生的不如意,不要去责怪工作、任务的好坏,而是要想想自己有什么不足,从而更加全面的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未来。”
寄语学弟学妹
说到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姚恩建校友希望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母校的资源,结合本专业深入掌握和理解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全情投入练好基本功,在科学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同时,要能综合分析,解决问题;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有强健的体魄;遇到困难不退缩,同学间相互帮助;在学习生活中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向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前进。
除此以外,姚恩建校友也指出,只有自信和坚强的品格,不放弃、不服输、保持初心才能获得一步步的成功。抗击打能力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没有不劳而获。
最后,姚恩建校友希望大家大学期间以工大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为勉,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用我们的勤奋和汗水,用我们的智慧和热情,努力学习、磨练内功,相信大家明天会更好。
寄语母校
访谈结束之际,姚恩建校友诚挚的表达了对母校的祝福。他说,自己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发展。近些年,看到母校无论是校园环境、教学资源、科研实践平台等硬件,还是人才队伍建设、办学理念和文化氛围等软件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心里由衷的感到高兴。更加坚信北工大一定能够再接再厉,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续发挥在国家、尤其是首都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使命担当,利用好学校发展的条件和机遇,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广阔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取得新的突破。
后记
两个小时的访谈一晃而过,走在夜幕初降,灯火通明的路上,望着渐行渐远的北京交通大学,仍意犹未尽。
此次访谈,姚恩建校友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责任感,要不断努力追求,不怕艰难,不忘初心,不断创新,埋头苦干,相信自己,永不服输。同时,姚恩建校友对于工作的那份热爱,以及“成功不必在我”的胸怀更让我敬佩不已。
感谢借这次假期校友访谈计划而有幸采访到姚恩建校友。我坚信人生的不期而遇都是努力的惊喜!让我们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访谈 | 北京工业大学校友总会
撰稿 | 路易(材料与制造学部)
排版 | 董璐
编审 | 聂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