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北工大《校友风采》系列访谈(十六) 高志专访

来源:

 

时间: 2019-04-08

一位跨界于建筑设计、企业管理和大学教授的当代著名建筑师

访 7741 班 高志

1-1.jpg

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

1977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主要社会职务及荣誉

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

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驻华首席代表

曾当选为

“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特殊贡献奖”

“中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行业十大创新设计师”

前言

采访完高志先生,归途中,忽然记起几位中外先贤关于立事为人及对于建筑艺术的精妙阐释,将之用于高志先生身上似乎甚觉贴合,故录于篇首。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

——《庄子.外篇》

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

—— F.L 赖特

初次与高志的助理李严女士约请访谈事宜,才见高志丰富之履历,钦佩之余,不禁惊叹于其职业生涯的三多,即众多的职务,众多的荣誉,众多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作品(项目)。采访这样一位行业领域中的“大家”,极具赤子情怀的老校友,只好对自己说,要私下里做足功课了。不过,好在正像高志先生所言,优秀的建筑师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况且作为采访者的我们,因为所学专业与建筑设计还有着诸多内在的关联,因此,交谈起来很快即找到了契合点。在有限的访谈时间里,高先生欣然分享了他记忆中的北工大,海外留学及自毕业以来的职业历程和诸多人生经验。

1

母校是藏在心底里的青春

高志语录一:作为一个北工大的毕业生,母校是有恩于自己的,有义务支持学校工作。

访谈伊始,高先生即坦言,当初并不愿意接受采访。言及所谓“低调做人”,更谦虚地说:“这么多年以来,我其实一直低头做人,真没什么好说的。许多工大校友做得比我好得多,对采访,我本身特别犹豫,后来想来想去还是应该支持学校的工作吧。”

高志语录二:北工大给我最难忘的三个印象。

印象之一:我们工大老师那可不是一般的好!

我是78年三月份年入学,虽然来到工大有些偶然,但我庆幸是遇到了最好的老师,那可不是一般的好啊!真就像自己的爹娘一样。回想起来,我都激动得想流泪。比如我们的老系主任沈骖璜教授,是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的同学,中国建筑结构名家,你请教他问题,老头儿认真的不得了,总是想尽办法给你一个你能听得懂的答案。当他对别人说我是他学生的时候,我真的特别自豪。给我们讲课,那叫一个严谨。还有韩铁成老师,我们打扫教室卫生,他怕我们摔着,自己却站在最高的窗台上去擦玻璃,你能想象吗?还有赵超夑\张善余\曹资\郭大章\张树良这些老师,你问他问题,我自己恨不得都不耐烦了,他都能耐心跟你讲,真是诲人不倦,他们是真爱学生,爱教师这个职业。有什么事儿,班主任李老师不止给我做思想工作,还真给我解决问题。人们都说到大学要靠自己了,但在工大读书的四年,我们的成长真的和这些好老师是分不开的。毕业以后,我工作上有问题了,就请教施工的周教授,还有穆成康教授到工地给予指导,无论多大风雨,老师们都亲自去现场做免费教学,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事迹!这是我记忆中的北工大最难以忘怀的一面。

印象之二:同学之间是真团结!

我是提前参加高考的高中生,7741班的同学都比我大很多,最多的差一轮了,这些老大哥们对我特别照顾,当时要参加麦收,所有累活他们都不让我干,只负责给大哥哥大姐姐们看东西,送热水。搞宿舍卫生,宋家明总说,小高你负责保持卫生就成,不用你搞卫生,你别给我们毁就行了,这都原话,真的,我自己觉得我的7741班特别好,班上有那么几个都是当兵回来的老同志,刘长江、付强、宋家明,这些大哥,对自己要求很严,什么时候被子都叠得整整齐齐,赵均、柴亚民、陈勃、肖传薪、李凯、涂鸣、何平、马林、朱丹这些学哥学姐还特别会关心人,学习中碰到困难,我都找他们帮助解答。在工大四年,我永远都是被照顾的对象,我特别幸运地学习、生活在一个融洽和谐的集体里,特别感谢当年同学们的帮助。

印象之三:工大在那个时候就比较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那时我年龄小,什么职务都没有,但我是一个特喜欢蹦跶的人,有些事喜欢跟着大哥哥姐姐们一起掺和,也学了不少课外的东西。当时我参加了学校美工队,做板报,办展览。学校那时还有工大之春演出,有合唱团,武术队,游泳队,我还一直跟乐队的郭増善大哥学小提琴。学校请了很多像侯宝林、李德伦、刘炳森等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来学校搞讲座。那个时候的学校真是创造了很多条件,就是要给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而且全部免费上课。

虽然我后来在美国、加拿大又读了很多年的书,但我的学术研究基本功在北工大练出来的,特别扎实好用。北工大真是教给我太多东西,尤其是课堂之外的各种学习和锻炼,更教给我如何做人。

2

初入职场的洗礼:坚持就是胜利

高志语录三:我比较笨,只是比较用功,我特能“熬”。

我刚毕业分到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实习,一次偶然碰上老同学叶滋,我就说我现在工作很舒服,只拿工资什么都不用干。他就跟我说:小伙儿,再这么舒服几年你就废了。他说你想不想去北京建筑设计院?那儿很锻炼人。经过一番折腾,实习完我就真去了北京院。来到这里,我才发现能人太多了,后来的十年,每天晚上我几乎不是在夜校读书就是单位加班,晚上十点钟以前就没回过家。我比较笨,但是知道用功,而且我特能熬,跑步我跑不快,凡是要求速度的事情我都不行,但是我有耐心,就会逮着一件小事拼命地坚持做,一直做到底,如今我在建筑设计这个行业里已经坚持了近四十年,从来没有换过专业。

高志语录四:没有干不了的事,只有不想干事的人。

1983年,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接了一个特殊任务,给八宝山火葬场设计焚尸炉,日本人提供设备。这种事又脏又累,费力不讨好,谁都不愿意干。但当时我是团支部书记,得带头啊,我就请教沈一平、李杰、李建文、陈杰这些老工程师和学长,带着一帮年轻人,在焚尸炉里钻进钻出许多次,并和日方专家反复交流,利用业余时间把这事儿给干完了,那年我才23岁,搞技术还是个新手,尤其院里当时对日本建筑设计的习惯做法也没几个人知道,我们就硬冲上去了。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历练,逐步熟悉、了解的日本的抗震技术和规范,参与设计了很多日本在华的重点项目,如佳能、松下、东芝的工业建筑,还有中信大厦,京城大厦,日本驻华使馆等民用建筑,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进行日本在华投资项目的设计工作。

3

旅居海外的艰辛

高志语录五:离开十年职场, 重启艰难的求学之路。

工作十年后,我去加拿大攻读硕士学位,重启求学之路。十年不进课堂了,重新学习,那个痛苦的日子不堪回首!今天,假如让我重新走一遍,我都不敢说我一定能走过来。我们那会儿可不像现在的留学生,带着父母给的大把美金出去。 我们那会儿穷啊!只有硬考,拿学校的奖学金,拿不到钱怎么办?只有回国一条路。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在学习上下死功夫,拿奖学金,绝对不能靠打工交学费。没日没夜的苦读,几次因为整夜读书,晕倒在课堂上,最后,还是以优异的成绩如期完成了学业。每次奋斗,都有北工大读书时的劲头,男子汉是锻炼出来的,是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风雨击打出来的,你没死,你就是个坚强的人。北工大的种种经历,教育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意志力、专注力、生活能力、协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北工大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

高志语录六:24年的外企生涯,幸运地供职加拿大宝佳国际:引入田园综合体。

毕业后,我很幸运地加入了当时加拿大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宝佳国际当工程师。有一次回国探亲,我发现国内的建筑设计市场比加拿大好,就说服宝佳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并且一直工作到今天。这些年来我们也确实做了不少有影响力的设计项目,把加拿大先进的城市开发、建筑设计理念引入中国,特别是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加拿大是一个早已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路径已经十分成熟,那里的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已经很小。而我们中国的城市化才刚刚开始,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因此,十几年前,我就着手创立了田园综合体研究室,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二元变一元机构的建议,倡导都市慢生活的理念,如今到处都有田园综合体在中国建成。

4

建筑师的使命

高志语录七:受“在大地上绘制出最美好的画卷”这个使命般的渴望和驱动,古今中外一代代建筑师们奋不顾身,无论顺境、逆境,在看似无可逃避地履行使命的同时释放出生命最光亮的色彩。

谈及建筑师这一职业,高志先生自有其独特的见解和认识。他说,贝聿铭先生90岁高龄时还在设计多哈伊斯兰文化博物馆,冯格康90岁时还在设计上海游泳中心……,为什么建筑设计这个行当能够如魔咒般吸引着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圣徒”用一生去追求?爱因斯坦在普朗克生日宴会上的演讲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看看科学大师是如何教导我们的,要把科学(包括建筑学)当成一种宗教信仰来崇拜,才能最终有所成就。

以极简的钢琴黑白键造型矗立在东长安街的“国际财源中心”是高志的团队从中标到竣工用了整整八年时间完成的优质作品中的一个。高志说: 北京国际财源中心的设计重点结合了城市环境和城市肌理,创造了与众不同的空间效果。此项目位于长安街东端,北面是建国饭店与京伦饭店,南面是建外SOHO,靠近东三环国贸。我们给项目定下基调:强调与北京CBD其他建筑物的和谐而非竞争。如果CBD的建筑都“欲与天公试比高”,那将会把这个区域的天际线搞得变得多么混乱!

1568688388111021906.jpg

国际财源中心

我们着力于塑造CBD优美和缓的天际线,使得这个区域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波浪形状,从国贸三期略低的财源中心成为不可或缺的调和空间。同时,长安街与东三环相切的CBD地区间具庄严大气与活力动感两种鲜明性格,这也是我们设计的灵感源泉。最终的方案整体采用极简的模数化设计,以上部活泼的“大眼睛”作为项目的点睛之笔。国际财源中心以“真正的绅士”作为设计之魂,在古老的长安街边,在21世纪北京的CBD东侧门户位置,身穿黑色燕尾服的“绅士”钢琴家,凝视着繁华喧闹的北京CBD。

天道酬勤,国际财源中心获得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组织的2013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的建筑工程公建一等奖;2015年国际财源中心获得LEED-EB类别的铂金奖认证,LEED是全球最受认可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全世界范围内仅有百分之五的LEED认证项目能获得铂金级认证。这一认证是对高志的团队“打造高舒适度和健康和谐的办公环境”设计理念的褒扬。

“笔者专门到国际财源中心去感受这座极简的艺术作品,它如肖邦指尖的黑白键跳动着流动的音符,和谐的融入到古老的长安街中,又以现代感的身姿,妆点着长安街的今天……,对高志设计团队通过作品表达出的情怀和责任感深感敬意。当然,北京金融街核心区规划,北京未来科学城、北京林肯公园,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和南京路改造,天津海河沿岸城市设计,沈阳浑河城市设计、郑州郑东新城核心区设计等等国家重点项目,宝佳国际都是积极的参与者与设计者。”

5

教育情怀

高志语录八:我其实还是个教书匠(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我在北大、清华等十余所高校教了很多年书,实际还是个教书匠。教书也需要时间和精力,有时一周2到3次课,一次课一般都要六七个小时,从本科\硕士\博士到EMBA。对于一个教师来讲,讲好课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过还好,结合我的实践经验,学生还能笃意追随。我想通过教书来培养青年学生,实现教学相长,应该是我不会停歇的工作。

高志语录九:工大人的自信与信心。

谈及母校,高志激昂的语调中溢满对母校深沉的爱。“学校最大的事是什么?最终还是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我一直觉得工大这个学校很特殊,地处首都,生源不错,排名也是逐年上升,双百院校+211,教学方法非常实用,毕业生的收入在全国1200所大学排名第42位,比全国毕业生平均收入高两倍(8800元/月,2017年统计)。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工科大学之一,尤其是土木工程全国排名第四,仅次于清华、同济和南工。迈进北工大的校门,不少同学似乎心有不甘。没错,清华北大牌子很响,可是一个人的成长,最终还是要看你的事情做得怎样,而不是你带着什么帽子。我在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内十几所大学教了许多年书,尖子生很多,非常优秀,但少数跟着“塔儿哄”的也有,特别是一些通过集训方式仅仅掌握了应试技巧的学生,就会考试,综合研究的能力很差,这种学生在未来强调创造力的时候,是走不远的。好好珍惜北工大吧。

1568688803755019319.jpg

高志语录十:一个学校的胸怀,也将是未来你学生的前途。

我最希望的是北工大能出来真正的大思想家。咱们的校训是“不息为体,日新为道”,我们真得往里装东西啊!什么是工大精神呢? 我认为就是:胸怀天下,奋斗不息,言行一致,脚踏实地。北工大没有北大清华那么大的规模,但我们有自己的强项,我们有自己的隐形冠军,比如土木工程,我们排名在天大、重建工、华南理工等名校之前很多位,但我总是认为工大精神宣扬的还非常不够! 要不断地宣传,得讲道。我觉得咱们学校要培养伟大的思想家出来。虽然咱是工科院校,不是北大、人大,没有那么多的文史哲专业, 但总要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在校园里流传,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大学既可以有大师传道,也可以学习北大,既让一个爱学习的小保安,登上北大讲台,讲了足足讲了两小时,学生就在底下听着,为他的成功鼓掌。同时, 北大学生也可以把“百家讲坛”那个女骗子轰下去,这就是一个学校的肚量,学生识别真假大师的水平。

高志语录十一:什么是大学?我们的大学该做什么呢?

我在清华开过一门课,就是大学校园的设计。什么是大学?我们真正的大学改革应该改什么呢?首先,你得有“用科学为全人类服务”的观念,而不是简单地为找工作就业而读书。早年的大学是培养传教士的,学校传播的是真理,正义,诚实和友爱,传播的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正能量。假如说北工大要真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就需要大思想家,眼界和格局决定了一个大学的高度和未来。

面对诸多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还真得改,如何教书育人。我自己在许多大学教过书,体会很深,我们教给青年人什么?一个聪明孩子,我真想收,可是当我发现这孩子特自私,人品特差,就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还想教给他什么吗?一辈子过去,回头看看谁最有成就?是那考分最高的?还真不是,而是那些胸怀天下的人。社会现在竞争太激烈,你就是全力以赴,都不敢保证你有饭吃。没错,学业是要好,但做事先做人。假如要是让我跟北工大下一代的学弟学妹们说什么最重要,就是一定做个好人,就是德为先的问题。中国的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还得讲啊!这个对所有的中国人都太重要了。反思这个时代,很多问题不是你我个人能决定的,但大环境我们解决不了,那咱们就别管他人,最起码可以独善其身,至少做一个对这个社会有用,又有情有义的人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一所学校也一样。怎么做好呢?工大是我们的母校,对她的感情,就像那句诗一样,“为什么我常常眼含热泪?是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只要我们和学校一起努力,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好办学资源,师资质量,教育规划等基础性问题,咱们就现在拼,用上十年、二十年把工大做成世界的一流大学,不是不可能的啊!真的希望北工大能为国家、为北京市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成绩。

高志语录十二:很惭愧 ,我只觉得做太少。

“笔者:多年来,高志已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捐款超过百万,仅为北工大就捐助了30万的助学金。”

“我真的愿意给学校做点事,我只是工大十几万毕业生中的普通一员,学校培养了我们,我们拿一点钱给学弟学妹继续奋斗不应该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说,真的,比起学校对我的培养,我只觉得做太少!我在国外呆了这么多年,人家的大学靠谁养?就靠毕业生的捐款而不是学生的学费!我们北工大也要有捐赠文化啊。

虽然我可以穿的很差,吃得一般,我不追求“生活质量”,我觉得精神世界的追求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北工大的学子也要有这种精神,能够把多少代北工大人都聚集起来的精神力量发扬光大。我希望有机会给学校多做点事,如果说非要寻个理由,也许就是因为我的青春和梦想都在北工大,不忘初心吧。”

高志语录十三:回望人生,青春草地上都是我们带血的脚印

我们这一代人奋斗历程,还是那句话:青春草地上,都是我们带血的脚印。我们一直爬山不止,就像修行的道士一样,再多的风雨,再多的寒凉,我们都要砥砺前行,而不会捡拾忧伤。秋水长天中不管多苦多累,母校当年给我们的信心,都让我们的灵魂不再流浪。虽然我们没有爱因斯坦、霍金的天生之才,但我们踏实努力地过好每一天,都是对北工大精神的弘扬!

后记

所谓,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和高志先生的畅谈,很容易被他的激情四溢,雄放敦雅的气质和谈吐所吸引。作为一名成绩卓著的建筑师,一个精通管理的企业家,一个沉于教学的教授,高志先生以他做人做事的准则,生动的诠释出何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作为一个早期的工大毕业生,仍然时时不忘母校培育之恩,更着实令人钦佩。

临别之际,高志在他的名琴“贝西斯坦”的黑白键上随手弹奏了一曲《随想曲》,又让我们见识了这位建筑大家“六艺”皆通,伸手撷云的艺术学养。几句“闲聊”,更得见其胸藏锦绣,看穿云水的人生境界。

记之最后,不忘和高志先生的来年之约:

工大建校六十周年庆典时刻,校园不见不散!

1568688994452099500.png

访谈 :校友总会

撰稿 :聂金全、龙英

编辑|排版:王晓宇

统筹|审核:聂金全

总编审 :龙英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

|

京ICP备: 14043795号-2

校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邮编: 100124

|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86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