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北工大《校友风采》系列访谈(三十二)环能学院(第四辑)

来源:

 

时间: 2020-01-06

砥砺20载|环能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7

访 环能学院优秀校友 吉科猛

校友简历

吉科猛,201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北洋学者英才计划”长聘副教授职务。围绕纳米多孔功能材料的设计开发、电化学储能机制和催化构效关系的探讨,迄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7项和公开国家及PCT国际发明专利各1项(含独立发明人3项),在Nature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口头报告2次和展板报告1次,率先从原子-分子层面阐明了离子电池负极(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石墨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基元储锂机制,从而解决了这一困扰领域几十年的世界性难题等,此外还受邀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ano-Micro Letters、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Journal of Rare Earths、Heliyon等学术期刊审稿人和Frontiers in Nanotechnology期刊审稿编辑等。阐明了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储锂机制这一世界性难题等。

正文

求学经历

我于2009-2014年在北工大环能学院戴洪兴教授课题组学习,是戴老师招收的第4个硕博连读的学生。戴老师和蔼可亲,处处为学生着想,在培养学生方面十分有功力,指导的每一届学生都很优秀,整个实验室在邓积光(留校任教,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张磊(校优博论文获得者)、蒋海燕(校优博论文获得者)等众多优秀师兄师姐榜样作用的引领下形成了非常良好的科研氛围。曾经的这些求学经历给我很大启发,使我在招收自己学生(尤其第一个研究生)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都大受裨益。另一方面,我非常喜欢母校“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自入校起这八个字就在一直鞭策我不断学习进步,至今可以说是已经深入骨髓。

事业发展感悟

我的经历比较曲折。2014年7月北工大博士毕业后赴日本东北大学留学(2012-2013年参加校级COLABS项目在此交换学习一年),开始在WPI-AIMR(原子分子材料科学研究结构)担任访问学者、特邀研究员,后又通过日本东北大博士研究生入学选拔考试重新成为一名在校生(2015年4月),入校第一年担任所在研究机构的助理研究员,第二年被选拔成为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直至2018年3月再次取得日本东北大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而最后一年则主要是在日本筑波大学进行交流访问,毕业后则继续在此任访问研究员,直到8月份回国求职。得益于在日期间的研究项目和良好的实验条件,以及在国内读博期间的科研积累,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和快速地推进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而庆幸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多位良师益友的帮助,本人不但顺利地拿到了日本东北大的博士学位,最终还做出了几项自己比较满意的开创性研究,希望后面能借助天大化工这个平台将这些工作快速拓展开来,在祖国大地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这几年下来比较深的感触就是,也算是老生常谈:尽管多数时候生活无法选择、事与愿违,但所有的经历都将成为我们人生的财富,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但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秉持一种和善乐观的处世心态,所有打不倒你的,必然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大。借用《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莘莘学子寄语

记得当年被评为学校“十佳毕业生”时,曾有如下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现在依然想将这句话送给各位学弟学妹,祝愿大家都能收获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Q&A

Q:在学校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您对母校、学院未来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A:值此母校成立60周年之际,感谢母校和导师培养之恩,祝福母校和学院蒸蒸日上、再铸辉煌,愿学院今后对外宣传工作更加完善,“筑巢引凤”,“不拘一格降人才”!

8

访 环能学院优秀校友 闫小克

校友简历

  闫小克,200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热管温度计量标准器研究、应用等,取得的成绩如下:作为第1获奖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作为参加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此外,荣获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 IIZUKA青年计量科学家奖、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科技兴检突出贡献奖、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国家质检总局直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国家质检总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及国家质检总局优秀青年先进奖等荣誉称号。

正文

求学经历

我的博士导师马重芳教授是我一生的恩师,自己在博士阶段的学习及工作中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他对我的培养和帮助。马老师以“坚韧”为经,以“专注”为纬,并能准确把握科技制高点、学科交叉点、市场切入点,在强化传热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这也是我慕名报考马老师博士生的原因。在其生病住院期间,在病床上用英语面试我,是我此生都无法忘记的情景。老师地道流利的英语、渊博的知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找到了工作、学习的标杆。正是这种榜样的力量,让我倍加珍惜博士阶段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英文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和英文口语的表达能力,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前行。因此,马重芳教授对我的科研习惯的培养、科研方向的选取、科研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难忘的是,有幸和导师一起申请国家科技进步奖,从申报书的撰写、答辩材料的准备及视频答辩,马老师都亲力亲为,和我一起经历风雨,迎接彩虹。因此,自己取得的成绩、进步都离不开导师的帮助和培养。

事业发展感悟

回顾自己的科研工作,在博士阶段的学习,学校老师的培养和帮助对自己后面科研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科研,一定能在科研工作中做出成绩。

莘莘学子寄语

作为校友,我希望学弟、学妹要珍惜学校的美好时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今后在工作中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而时刻准备着。希望母校能以我们未来的工作和成绩而骄傲!

Q&A

Q:在学校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您对母校、学院未来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A:希望母校、环能学院的明天更美好!希望能在满足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开展更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访谈|环能学院

撰稿|陈昕

排版|雷滟锋

统筹 审核|聂金全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

|

京ICP备: 14043795号-2

校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邮编: 100124

|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86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