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2020-08-18
可爱祖国千里骑行游
——八一年全国大学生“可爱的祖国”自行车旅行夏令营的美好回忆
北京工业大学全体营员
1981年暑假,共青团中央组织十三省、市大学生开展了“全国大学生‘可爱的祖国’自行车旅行夏令营”活动,有33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夏令营设南北两大营地,分别在杭州西湖和秦皇岛北戴河。东北三省和津京两市的大学生骑自行车会师北戴河。
北京市团委积极响应并开始筹备“北京大学生自行车夏令营”队伍,有幸参加的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航二分校、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
为了做好队员选拔工作,北工大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了报名通知。报名的条件是:身体素质好,能适应长途跋涉;自带一辆状况良好的自行车,支付部分餐费;除此之外行程的一切费用都由活动组出。
这是一个很好的校际交流机会,还有丰富多彩的参观项目,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报名,竞争激烈。北工大学生会责成7822班的方介同学负责到各系挑选,最终77、78、79级的共9名同学入选,他们是:7822班方介、7851班杜世勇、7811班李锐、7831班游文祥、7842班李泽光、7814班郭玖红、7871班林凌、7741班严敏、7922班闵杰。(最初挑选的是10人,但一名营员是篮球队员,因比赛受伤未能参加夏令营活动。)
一、开营前的体能训练不仅锻炼了体能,也锻炼了思想,积累了经验
“一骑绝尘”在古代指的是骏马,现在指的是豪车,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则指的是自行车。那时中国虽然是自行车王国,但“永久”、“凤凰”和“飞鸽”还是一车难求,它们的名头不亚于今日的奔驰、宝马和奥迪(所谓BBA)。那个年代自行车是非常普及的大众交通工具,但长途跋涉却并不多见。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和安全,市团委在正式活动前搞了一次体能训练——一天之内从北京城里往返密云水库,行程超过了200公里,而队员们使用的并非现在轻捷的运动自行车,而是普通的家用载重自行车。
图一:往返密云水库示意图(那时的路况远没有现在那么好)
训练的那天我们都起了一个大早,顶着早晨六点的晨星和露水出了家门,在东直门与其他学校的队伍集合后向着远方的目的地出发。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远征,同学们个个心情激动、精神抖擞、争先恐后。年轻就是力量,大家你追我赶,“树摇影不见,脚踏车如飞”。虽然那时的公路条件不是很好,但从北京城里到密云水库的公路属于一级公路,路况还是相对不错的。就这样一路上欢歌笑语,不知不觉到达了密云水库,此时已是午后一点。吃过午饭,大家又兴致盎然的蹬车上坡直至水库坝顶,除了拍照留念外,还有部分意犹未尽的同学推波戏浪,下水游泳。
返程的时间到了,大家还没有玩够。由于大家没有经验,不知道控制体能,上午和中午的体能消耗过大,下午返程时车队速度逐渐减慢。此时骑行队伍已没有了来时的喧闹,车队越拉越长,对于部分体力稍弱的队员形成了真正的考验。这真是“汗浸衣衫透,饥肠响如鼓,浑身绵无力,轮前无尽路”。
为了轻装骑行,这次训练我们都没有带任何充饥的东西,骑行到晚上5点已饥肠辘辘。开始可以喝水充饥,后来喝水也不管事了。这时想起了长征两万五,想起来上甘岭,倍感革命前辈的伟大和胜利成果来之不易。屋漏又逢连夜雨,有位同学半路车坏了,只好车带人,人拉车。就这样直到晚上十点左右同学们才回到了东直门解散点。通过拉练,大家总结了长途骑行应注意的问题:第一体力要均衡分配;第二带足必备的饮食;第三车子的保养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障夏令营的顺利进行,包括方介同学在内的北京市团委组委会详细讨论了具体行程,对一路安全和后勤保障等事宜作了具体安排。大家厉兵秣马,期待着激动人心的征程。
二、一路铃声,一路歌声,歌声铃声在天津大街小巷回荡
经过了短暂的休整等待,1981年7月30日北京大学生自行车夏令营终于启动了。出发后的第一天风和日丽,也许是老天被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动了,她默默的用晴朗的天空和微微的清风为我们祝福。第一天的行程向南稍绕了一点,目的是到天津与天津 大学生会合。123公里的行程对经历过拉练的我们显得是小菜一碟。营员们排着整齐的车队,流水般的泻过一座座村庄,一个个路口;大家甚至把踏板踩出了一样的节奏,这哪里是乡村的小路,这是年轻人心中的奥林匹克赛场!
同学们在天津的住宿安排在天津医学院的学生宿舍。暑期寂静的校园随着一串串铃声而立即喧嚣起来。虽然骑了一天,大家还在兴奋着,积攒多日的能量在第一天骑行中竟然没有用完!因为一路顺利,使所有人包括体质稍弱的部分女同学对未来的行程信心爆棚。
第二天(7月31日)在天津休息一天,组织参观“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当夏令营队伍从天津医学院出发时,因为有了天津高校同学的加入,我们的骑行队伍更壮观了。自行车队伍浩浩荡荡穿行在天津的街巷里,道路两旁的老百姓都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有些大爷、大妈还用天津话问我们‘贼四干嘛呢’? 现在还能想起来那逗哏的天津韵味儿。
“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由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的东教学楼改建。纪念馆展出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周恩来同志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勤奋好学,立志救国,积极热情团结进步同学,投入到革命实践中去。第二部分,介绍周恩来同志在五四运动中,参加了天津学生联合会的工作,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组织了觉悟社,并出版《觉悟》杂志。第三部分介绍了周恩来同志先后赴法国、德国勤工俭学。
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深深的感动了同学们,大家决心更努力学习,为“四个现代化”贡献我们的青春。
三、我被唐山感动,我为开滦骄傲
第三天(8月1日)的行程约78公里,目的地是宁河县。
第四天(8月2日)行程49公里,目的地唐山。
唐山是华北的老工业重镇,但最令她出名的则是1976年夏季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我们骑行穿过了一片片重建的居民区。从唐山人脸上逐渐舒展的神情,看得出他们走出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业城市,唯一的区别是这里的房屋街道缺少了些许的老旧气息。那天晚上我们住在了开滦的矿务局招待所,大家期待着,接下来的一天我们会经历什么样的活动呢?
第五天(8月3日)没有继续赶路而是在唐山休整了一天,参观地震遗址和开滦煤矿。因为时间缘故,北京营的成员只能兵分两路参观。地震遗址是大家期待的,但参观煤矿是可以下井的。经过艰难的选择,我们还是选择了开滦煤矿。
开滦矿务局,可以追溯至1878年的开平矿务局,是清末洋务运动中,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兴办的重要实业项目之一,总部大楼设于天津英租界咪哆士道(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在今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兴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北洋海军与轮船招商局的煤炭供应问题。我们参观的矿区接待过无数的中央领导和外国元首,矿区地上的建筑整齐大气,长长的运输带骄傲的载着矿石隆隆前行。我们这次下矿井参观,是在唐山大地震的五年之后,被震坏的矿井已经废弃或修复了。我们去的矿井是非常安全的综采工作面,全部使用液压支护,联合采煤机综采,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采煤技术。
依照煤矿惯例,只有男生被批准下井,女生们都表示非常遗憾。经过安全教育后,同学们每人领到了一套矿工服,除了连体工服外还有略显沉重的矿工帽以及头顶上那盏标志性的矿灯。我们穿上矿工服,绝对像个老矿工,只是有几位同学个子超过了一米八,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这时大家有些急不可待了,该下井了吧?别急,还要坐火车!原来矿井离矿区办公地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只好按捺住焦急的心情上了车。下车后,我们又依次经历了升降机、矿车,才顺利的到达了作业面。在这里,一位矿上技术人员详细的讲解了采煤的流程、掘进机和巷道支撑的作用、采煤人员需要遵守的安全规范和要求等。开滦煤矿的矿道条件总体是不错的,但也免不了参观中碰到头,特别是那几个大个子,碰了几次后就略感头晕了。行进中不时听到安全帽的碰撞声,这声音好像在说,别以为穿上矿工服就是矿工了,当个矿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升井后,大家都感觉这次访问不虚此行。虽然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下井的同学还是弄得个个满脸乌黑,只有张嘴才露出白牙。大家在矿工们洗澡的大池子里一番浸泡洗刷,才恢复了本来面目。
图二:在去矿井的火车上,身着矿工服的我们
参观回来后大家都纷纷交流起来。无论是参观地震遗址的还是参观开滦煤矿的同学们都觉得自己收获颇丰,同学们表示将来有机会还是要回唐山再看看。
四、会师北戴河,下海登关吃海鲜
第六天(8月4日)目的地昌黎,行程约98公里,这天的亮点是游览碣石山公园。当年曹公“东临碣石有遗篇”是何等的气壮山河,而我们却遗憾的发现除了岩石上尚存浪打的痕迹外,海岸线已经退得看不见了。海都不见了,“观沧海”也只能是“遗篇”了!
经过一路骑行,8月5日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北戴河,与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学生会师,这一天骑行了35公里。从出发到现在,整整一周时间。虽说长途骑行大家都有些疲惫,但主办方还是组织了大会师和联谊活动。很多学校有备而来,他们的队员中有很多文艺骨干。甜美的歌声、感人的诗朗诵、奔放的舞蹈,节目还很丰富。各地的大学生们相互交流,其乐融融。那天的晚餐也非常丰富,虽说没有酒,但颇有些“抬箸数珍馐,举杯洗征尘”的意思。大家度过了尽兴的一晚。
五省市队员会师后,像注入了新鲜血液,整个夏令营生机勃勃。
但会师的这一天也使北京的同学们产生了一些小嫉妒。津京同学骑的都是“八国联军牌”的家用自行车,而东三省的同学骑的都是学校统一发的新的永久牌自行车。看到这些我们都傻了,首都的心理优越感一点都没有了。自行车夏令营的基本原则是从学校骑行到北戴河。会师前大家还想一定要好好慰问东三省同学,他们骑到北戴河太辛苦。更让大家傻的是,东三省同学乘火车到葫芦岛,再从葫芦岛骑行到北戴河。弄了半天三省两市的同学,北京骑行最远。我们只能自己慰问自己了。
图三:去北戴河全程示意图(当年的路可绝对比不上现在的路)
图四:全体营员会师合影
北戴河营地四天的生活丰富多彩,难以尽述。蓝蓝的天和蓝蓝的海好像是天地张开了宽阔的胸怀迎接着我们。每个人都义无反顾的扑向大海,叫着,笑着,用水洒向别人又淹没自己。逛海产市场则是另一项大家都喜欢的“全民运动”,各种各样的海产品令人目不暇给。那时物价便宜,大号的螃蟹才四毛钱一斤,结果弄得大家忍无可忍的买了几只每只都在一斤以上的大海蟹,实实在在的犒劳了一下自己。几天来说不尽的鸟岛飞涛,清晨观日,白沙作床,傍晚拾贝,使人不禁想起了那首歌“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
哦,北戴河没有仙人掌,但的确有老船长!在访问秦皇岛时,我们全体营员乘船出了海,更深的领略了海天一线的美丽景色,以及汹涌的波涛和凌厉的海风。另外,我们还游览了挡不住强敌的山海关,喝不了海水的老龙头。感慨之余,更觉得时不我待以及我们这一辈人身上的沉甸甸的责任。
图五:全体营员乘船出海
图六:山海关上闲庭信步
图七:往事如烟(北工大全体营员,左起李泽光、方介、闵杰、游文祥、杜世勇、
李锐、郭玖红、严敏、林凌)
五、回师北京,沿途继续参观取经
时间过得真快,4天的夏令营生活就要结束了,新结识的朋友就要分手,大家心里不免有些恋恋不舍。不过,北戴河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欢乐,是愉快,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夏令营结束后,各省市高校自行组织回程。北京大学生自行车队决定走另外一条路线:4天行程回京。
第一天(8月10日),从营地出发骑行86公里到达河北滦县。第二天马不停蹄,骑行143公里到达天津蓟县,这是此次骑行最长的一天。快到北京了,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在蓟县休息一天。
回程路上大家已有些归心似箭,但北京车队还不忘沿途顺访了几个有趣的地方。在河北昌黎,同学们参观了李大钊曾经避难的地方。当地有一条小溪,据传李大钊曾在溪里捡到过水晶石。于是大家纷纷下水试运气,结果不出所料,传说就是传说!在蓟县,大家参观了独乐寺。独乐寺位于蓟县古城的中心位置,俗称大佛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它集古建、壁画、塑像三大艺术于一体,拥有九个“全国之最”的桂冠,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独乐寺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是说主雕塑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由一棵大杜梨树切割而成,以谐音而取名;还有一种是说“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 。除此之外,行程表上还加了清东陵里拜帝,于桥水库追鱼。
8月13日,北京大学生自行车队骑行88公里终于回到了北京,来到天安门广场。北京电视台记者早早来到这里等待我们。同学们绕场一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最后,全体营员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至此“可爱的祖国自行车旅行夏令营”圆满画上了句号。
图八:回程骑行路线示意图
图九:全体北京营员合影
六、大学生夏令营是我们永远的回忆
在同学们回京的当天晚上,北京电视台《简明新闻》报道了大学生自行车夏令营。记得电视里的解说词是这样写的:
“北京全国大学生自行车夏令营的同学们今天中午回到北京。这50名大学生来自工业大学、师范大学、人民大学、钢铁学院,以及北航二分院,其中15名是女同学。在历时15天的夏令营活动中,他们参观了天津周总理青少年时期活动纪念馆,进行了社会调查,游览了名胜古迹。骑行途径14个县、3个市,总共行程九百多公里。通过夏令营活动,同学们的思想和体魄都得到了提高。”
的确,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此次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往返路程11天,北戴河活动4天,总计15天,行程加参观累计骑行约1300公里,平均日骑行距离130公里,相当于一个小环法自行车赛(环法日均150公里)。37年前,以普通家用自行车骑行1000多公里应当说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壮举。
“北京大学生自行车夏令营队”全队50人,一起集体骑行,统一的营装,在路上自行车队拉成长长的队列,绵延数百米,小憩时又将车停成车堆,这在那个年代非常壮观,迎来了不少惊诧和羡慕的目光。我们更是为自己是成员之一,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大学生千里骑行游夏令营的体验非常美好,尽管它是那么短暂,但留下了美好和永远的记忆。同学们沿途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观赏名胜古迹,瞻仰革命圣地,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丰富有趣。参加这些夏令营的同学们认为,这不仅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健身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爱的祖国” 非常伟大,我们领略了她的风光无限。我们作为继往开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前辈的重托与后辈的希望。
“大学生自行车旅行夏令营”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记忆。虽然已过37年,今天想起还回味无穷。它是我们在北工大的大学生活一个绚丽亮点。
谨以此文纪念大学毕业三十六周年。
2018年4月17日
下一条:40年前学生食堂的新年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