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青春风采 > 正文

青春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青春风采 > 正文

不至于艺术,更是科技与美的“心艺相通”

来源:

 

时间: 2021-06-22


6月16日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1届本科生优秀毕业作品展在艺术楼视觉艺术馆开幕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些别具匠心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新时代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新成果

 

本次展览从绘画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雕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动画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同学们的毕业设计中遴选,入选145件作品。

艺术设计学院的人才培养,聚焦京津冀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和北京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坚持文化传承及创新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参展作品制作精美,形式多样,艺术语言表达各有特色,与当下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同学们在专注本专业领域设计方法的同时大胆跨专业领域交叉合作,体现了对于北京“智慧城市”、世界“设计之都”未来信息化技术与设计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新时代青年对艺术的理解,令人期待!一起欣赏来自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三个专业的精彩毕业设计作品吧!

 

产品设计

 

小米气味类概念产品设计

作者:王宇同 指导教师:刘洋

 

 

 

作品阐释

本作品主要的功能特点为以下两方面:用户根据场合和使用需求快速切换香味,通过手机APP可以智能引导用户进行芳疗体验,将用户使用香味带给身体的积极影响量化,并且通过APP反馈给用户。

 

No.401》个人概念交通工具

作者:孟子瞻 指导教师:李健

 

 

作品阐释

本作品的整体设计带有丰富的未来元素,充满科幻感的外衣下,是满足功能需求和痛点的产品,两轮的滑板可以在闲置是翻折轮子隐藏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污垢,将大板面折叠,既满足了大滑板的稳定性,又满足了小滑板方便携带的优点,四轮转向的原理也提升了滑板的可动性和灵活度。

 

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服务屋可持续建筑小品设计

作者:高雪 指导教师:章萌

 

 

作品阐释

本作品为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的冬奥村内的运动员、观众、工作人员等提供服务。通过志愿者进行其信息、设施的更新维护,以及人工问询及特殊物品的发放等服务,服务冬奥会的举办和体验。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家具设计-调

作者:曹亦舟 指导教师:杨玮娣

 

作品阐释

本作品前后为两块圆形亚克力板形相似而色不同,蓝色深沉而梦幻,富有科技感;彩色板反射各种颜色的光,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颜色。两板之间内嵌点状灯带,亮起时一圈光点可以反射出向内部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内嵌的智能音箱,可以通过音乐节奏的改变,光影也会随之变化。使这款智能灯具充满了梦幻与科技,现代与时尚并存。

 

北京市西城区胡同内老民宅升级改造设计

作者:高惟容 指导教师:章萌

 

 

作品阐释

本作品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再设计来解决老民宅的种种问题,解决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帮助居民提升居住品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保护胡同建筑和文化。

 

 

生物降解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蔺皓月 指导教师:张昆

 

 

作品阐释

本作品是以生物降解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为出发点,以环保可持续为设计初衷,灯具设计采用与包装相同的材料语言,材料充气后撑开所展示出的色彩和肌理,凸显生物材料的有机与轻盈。

 

科幻世界观下的概念交通工具设计

作者:席上琳 指导教师:李健

 

 

作品阐释

本作品的世界观设定在20-30年后航空航天技术高度发达的中国,空天技术的发展掀起一波“航天热”。在此高科技背景下,居民无需考取驾照,对于乘坐交通工具也从驾驶和位移的需求转向对隐私空间的需求,车内配备的设备可以满足乘客办公或娱乐。

 

基于煲仔饭快餐化的餐具设计

作者:赖泽文 指导教师:张昆

 

 

作品阐释

本作品设计迎合煲仔饭快餐化的产品集成性功能需求。煲仔饭的传统砂锅同时满足了蒸煮和就餐的功能需求,而在快餐化餐具在使用效率对这两种功能的整合有新的要求,因此采用分体式结构把功能细化到各个单元部件,提高快餐运营效率。

 

适应减重群体需求的减量餐具设计

作者:宋逸淼 指导教师:林蜜蜜

 

 

作品阐释

本作品中“DisK”减重餐盘以两种图形界定出了“自律的用餐区”,即减重群体的用餐面积。搪瓷材质不仅丰富了视触感也增加了复古和仪式感,使其在不刺激食欲的同时又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时尚的需求。

 

2022北京冬奥会张家口特色民宿设计

作者:李箫剑 指导教师:章萌

 

 

作品阐释

本作品在设计中着重思考了人和民宿的关系,人在建筑中,形成了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院落的关系、院落与自然的关系等。设计中还结合了冬奥精神,地域特色的考虑,打造全新的“冰雪文化+创意文旅+绿色智慧”的张家口特色民宿。

 

阿里巴巴达摩院展厅设计

作者:滕厚美 指导教师:枣林

 

 

作品阐释

本作品设计旨在结合企业展厅实际规划定位创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科技感展示空间,合理适宜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展示设计,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特点对展品及展示内容进行优化呈现,塑造达摩院品牌形象并提升参观者观展体验。

 

针对手汗症状群体的产品设计

作者:袁培焱 指导教师:廖伟

 

 

作品阐释

本作品设计的目的是研究并设计一款能够缓解手汗问题给人带来的不便及困扰的可穿戴型产品基于现有止汗机的“电解水疗法”止汗原理进行模块化设计,使止汗机产品具有更加符合人机工学的新形态以及更舒适的使用感。

 

小米智能药箱概念设计

作者:陈昕 指导教师:刘洋

 

 

作品阐释

本作品设计以中老年人为目标对象,针对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每天吃药的背景。此智能药箱设计除了最基本的药箱功能外,设计创新了可以自动补充每日服用药物的方法,节省了找药、取药的繁琐不便。

 

基于学龄期儿童的动物形态教育机器人设计

作者:高梦媛 指导教师:黎少君

 

 

作品阐释

本作品提出基于学龄期儿童设计的动物形态教育机器人,具体从儿童认知中较为熟悉的动物穿山甲出发,从仿生的角度,将灵活可变形的背甲抽象为六边形,进而将其模块化处理。主要研究了它的基本结构和组合形式。

 

90后猫宠群体的陪伴式家居设计——“喵小方”

作者:胡子怡 指导教师:林蜜蜜

 

 

作品阐释

本作品既适应人的使用习惯也适合宠物猫的生理习性。单物成几,叠落成柜,可以模块化搭建生活场景,并呈现多种色彩方案以适应青年人常换常新的生活要求。本产品希望为宠物猫家居市场提供一种新视角下的产品解决方案,给90后养宠群体的居家生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基于首钢IP形象的北京冬奥会文创产品设计

作者:许甜 指导教师:王毅强

 

作品阐释

本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以“时钟”为载体,运用线条组合的疏密变化和曲直对比,巧妙地展现“首钢”园独特的视觉形象、空间布局和冬奥会赛事活动。通过对“首钢”内涵文化的理解,以及表达形式的创新,赋予产品以使用功能之外的观赏、纪念等文创产品属性。

 

“碟”儿童桌凳组合设计

作者:韩盛楠 指导教师:杨玮娣

 

 

作品阐释

本作品平时可做为正常的游戏桌或读书桌使用,中间部分可用于收纳一些小型玩具,培养孩子的收纳好习惯。有猫家庭中间部分也可以作为猫咪休息的地方,让孩子充分与小动物进行交流,培养孩子的爱心。软包触角部分可以让孩子抓、拽、捏等,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工业设计

婴幼儿辅食器具设计

作者:李诗韵 指导教师:张娟

 

 

作品阐释

本作品是一款帮助喂养者为辅食期婴幼儿(六个月至三岁)提供不同月龄下适宜辅食质地的制作工具。灵活应用模块化的设计优势,减少元件,重新组合模块各元件之间的组合关系,实现各模块的多样性用法减少器具浪费。  

 

老年购物车设计

作者:朱员萍 指导教师:张娟

 

 

作品阐释

本作品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进行调研,从用户需求出发,重点解决老年人出行购物时频繁弯腰的问题。本产品利用一种成熟的升降机构,对老年购物车进行设计,在解决老年人弯腰问题的同时,为购物车储物空间进行设计,以提升老年人的购物体验。

 

针对满巢期家庭的家用早餐机设计

作者:李可欣 指导教师:张娟

 

 

作品阐释

本作品是一款家用早餐机,适合的满巢期家庭使用,满足一家人的早餐需求,带来良好的早餐氛围。搭配APP使用,合理帮助用户规划早餐烹饪过程,增加早餐制作的确定性。

 

针对听力障碍儿童的音乐娱乐设备设计

作者:葛文逸 指导教师:金鑫

 

作品阐释

本作品将结合触觉、视觉,让听力障碍儿童适应声音、分辨声音的有、无,不同的音色,练习发声长音、短音,大小强弱,进行音乐的简单演奏与创作,增加与父母和同龄人的交流与互动。

 

针对地铁运行过程中的乘客急救系统设计

作者:贾佳怡指导 教师:金鑫

 

 

作品阐释

本作品针对乘客在地铁行驶中各个环节突发心源性猝死疾病的情况进行分析,联动地铁列车、站台与EMS系统设计出一套在地铁内各个位置针对不同体型的成年乘客均可快速响应的急救系统。

 

针对4—12岁儿童的公共空间吹风机设计

作者:傅千书 指导教师:张娟

 

 

作品阐释

本作品运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了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公共空间中的吹风机使用现状,并总结了相关痛点,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儿童在公共空间的吹风机使用体验,缓解了部分家长的担忧。

 

基于ADHD儿童群体的感统训练辅助治疗产品设计

作者:王佳隽 指导教师:刘凯威

 

作品阐释

本作品使用时可以同时针对细微操控和肢体操控进行训练,同时也支持多人合作的场景,实现人与产品、人与人的互动,最终达到增强ADHD儿童群体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及合作能力的目的。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交互式感统训练玩具设计

作者:江孟锜 指导教师:刘凯威

 

 

作品阐释

本作品通过在传统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基础上增加灯光音乐的交互流程的方式,设计一款适合于3-6岁自闭症患儿生理认知水平,行为特征的感觉统合训练产品,解决自闭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难度大,注意力分散问题。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居家康复产品设计

作者:关智 指导教师:金鑫

 

作品阐释

本作品开发一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牵伸训练康复产品。利用动力联动结构带动髋关节和膝关节进行大角度范围的屈伸运动;结合仿生与流线设计理念将产品外观融入居家环境中,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其照护人员下肢康复训练过程中提供安全、高效、多样、省力的训练体验。

 

节气陶瓷礼品设计

作者:张腾正 指导教师:徐玉珊

 

 

作品阐释

本作品是结合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与磁州窑传统工艺中的牡丹元素所设计的一套以点心餐具为载体的一套礼品。旨在以设计的方式将传统工艺与文化重新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活力。

 

针对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

家用辅助治疗产品设计

作者:晁溪蕊 指导教师:刘凯威

 

 

作品阐释

本作品针对现有的膝骨关节炎治疗器械的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将重点放在“老年人家用”上。该产品具有简单易学的操作方式;相对低成本的材质;轻巧的体积;简单易用的交互功能等优势。

 

针对儿童科普教育的防灾减灾产品体验设计

作者:马钰涵 指导教师:韩宇翃

 

 

作品阐释

本作品借助市场调研对比国内外现有产品,提炼出我国防灾减灾教育产品的设计需求,准确定位防灾教育产品体验设计的重点要素,针对防灾减灾儿童产品体验教育进行产品体验创新设计,加强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效果,提高儿童用户群体的灾难意识和灾难应对能力。

 

针对前十字交叉韧带撕裂患者的康复设计

作者:范海洋 指导教师:胡鸿

 

 

作品阐释

本作品是一款辅助术后患者正确进行康复训练的医疗辅具,目的是帮助那些无法按时去康复中心进行训练的患者,在家也可以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从而避免手术后遗症的出现。

 

 

服装与服饰设计

alter ego 服装展示设计

作者:宋郁文 指导教师:瞿韵

 

作品阐释

本作品通过讨论虚拟身份和现实身份的关系,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虚拟服装不仅能增加服装产业链的效率,还有助于服装行业的环境可持续性。通过模块化的循环设计可以增加服装的可变性,人们的虚拟身份和现实身份进行融合。

 

示污

作者:张猛 指导教师:杜文

 

作品阐释

本作品运用复古调的色彩试图勾起人们对保护环境的关注和反思,在女装设计中融入手工编织元素,做一个温柔的女性系列,强调自由与束缚。结合手工编织技术,打造多元化的复古解读。为现代环境发出自己声音的同时,呈现出独特的设计美学。

 

明日时代

作者:刘鑫宇 指导教师:张鹏

 

 

作品阐释

本作品中以未来为主题,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创作:未来感服装廓形与细节、空间转换的色彩与图案、多功能科技材料的设计、3D技术的影像呈现。通过探寻生活中与数字科技相关的各种材料、工艺元素,创作出一系列基于数字时尚的未来感风格的服装设计。

 

莫比乌斯带

作者:李懿洋,指导教师:赵亚杰

 

作品阐释

本作品以莫比乌斯带的造型特点作为主要呈现形式,从服装设计概论出发,以形、色、质为依托,以立体构成作为设计思维,解决服装设计中廓形下对于数学图形的应用。

 

明日时代

作者:张奕方 指导教师:张鹏

 

作品阐释

本作品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创作:未来感服装廓形与细节、空间转换的色彩与图案、多功能科技材料的设计、3D技术的影像呈现。将实用风格和创意性西服彼此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系列基于数字时尚的未来感风格的服装设计。

 

穿梭自然

作者:王妍 指导教师:张鹏

 

作品阐释

本作品色彩方面从大自然中提取灵感,整个色调充满宁静平和的治愈感;款式模块化设计将服装拆分为上装、下装和配饰3大模块,模块之间可以进行拆解、拼接、搭配,提升服装的可塑性;每一种材料可以同时兼具多种功能,赋予时装更多使用价值的同时,又极具科技与未来感。

 

蜕变

作者:马玺华 指导教师:艾蓉

 

作品阐释

本作品主题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和成果等方面进行设计元素的提取,重组再构形成新的图案和纹理,探索具有典型的荒漠特色和丰富的自然文化。通过服装载体表现对土地破坏的警示,自然与人的共生需求,以及当前治理的进步成果和对未来绿色发展的期待。

 

自然

作者:张锎月 指导教师:闫洪瑛 王文娟

 

作品阐释

本作品探寻打造满足服装设计零基础用户参与体验服装设计过程,即一款满足用户自主搭配审美需求、零基础参与服装设计并且成品独一无二的虚拟试衣页面模式旨在减轻女性外貌焦虑的同时,体现出个性化的审美特点,进而展现每个人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美。

 

作者:王倩 指导教师:武梅

 

作品阐释

本作品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手法赋予皮影新的灵魂。以服装转化的方式来表达传统文化的浓郁魅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更体现了以皮影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千姿百态。

 

突破

作者:刘艺晋 指导教师:张鹏

 

作品阐释

本作品通过服装为载体来讲述设计项目这一艺术思维方式,通过对面料、色彩、艺术表现手法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实现对服装艺术的情感表达。用装置设计的语言将服装作为媒介进行艺术化设计的展示。

 

作者:孙毓笛 指导教师:武梅

 

作品阐释

本作品从传统漆器中的黑、红、棕等颜色中选取全系列服装的色彩要素,同时以传统犀皮漆图案中提取波动的曲线图形作为设计元素,进而完成了犀皮漆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实践与应用。

 

浮游净化

作者:王晴 指导教师:瞿韵

 

作品阐释

本作品以绿色可持续为主题方向,将海底泡状植物为灵感来源,进行了礼服的仿生设计。做到无版型裁剪,无布料浪费。从服装制作角度实现了面料‘零浪费’环保可持续理念。利用多种材料模拟海洋生物的形态,体现海底生物飘逸、灵动、剔透。

 

运动时尚

作者:田茂林 指导教师:杜文

 

作品阐释

本作品源于疫情后的世界,运用夸张的廓形来诠释要健康生活这一观点。巧妙运用羽绒服特性来表现臃肿的体型而适当运用亮皮、太空棉面料调节视觉效果,以深色系和蓝色系为主色调时尚大方。

展览时间:6月16日至6月25日地点:艺术楼视觉艺术馆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

2021年6月22日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

|

京ICP备: 14043795号-2

校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邮编: 100124

|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86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