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北工大《校友风采》系列访谈(四) 维平专访

来源:

 

时间: 2018-07-05

近访‘潜伏在身边的’校友

——910112班 维平

image.png

个人履历

学习经历

1991年-1996年 北京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本科学士学位

2001年-2004年 北京工商大学 商学院 企业管理专业 硕士学位

2014年-2018年 北京工业大学 经管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6年-2000年 北京国际贸易公司 业务员

1998年-2000年 南非造币总公司驻华代表

2000年-2004年 亚洲教育联盟驻华代表

2004年-2007年 澳大利亚澳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 驻华代表

2004年-至今 北京澳加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

2013年-至今 北京工大世通留学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其他经历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理事,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

维平印象

初次见面 初与维平校友见面,虽是访谈之约,但止于工作间隙短暂接触,并未详谈,也就没有机会将访谈付之成稿的可能。或因交谈过程极为简短粗略,由此,初次印象寥寥。

第二次握手 第二次见面已是几个月之后的一天。二次相约,依然忙中偷闲的感觉,其身边工作电话不断,这大致也佐证了久闻其所掌控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现状。翻其履历,知其曾做外贸业务销售多年,更多年在教育行业里浸润,故对其职业素养和交际能力有着基本判断和足够的信心。果如所料,寒暄之际,其诚恳、亲善,质朴待人的行事格调,已使我很快对初见时未及深聊的“心结”有了释怀之感。殊知,当日“只言片语”实因其时恰逢要务缠身,时间局促所致。

信任是敞开心扉的前提,建立起信任,才有真正见其心迹的机缘。又感其平易朴实,宽厚亲善的性格,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因时近中午,又有初次见面的经验,故三言两语之间即直奔主题。

image.png

访谈从一个关于校友对母校文化认同之现状的一个小调查开始……

看得出,维平对此话题竟极为慎重。一番交谈,其作为教育从业者的为师之范,尽显其间,也更加深了我对其行事沉稳,心机缜密的印象,更欣赏其不急不徐,尽在掌握的理事风格。

对于工大文化,维平深感认同。历数求学时的心历路程,感慨于正是工大开放、包容、宽厚的校园文化,才给了他们这一代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土壤。历经岁月磨砺,“不惜为体,日新为道”的八字校训也已成为所有工大人镌刻在心底里的精神图腾。作为一个毕业多年的校友,维平坦诚工大精神一直暗藏于胸,未曾须臾远离,及至毕业之后的创业之路,都是一个莫大的精神给养。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人要想做成大事,必须具有非凡的德、识、才、学。而德有高下,识有宽窄,才有庸俊,学有深浅。才自内发,学以外成,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俊逸的才气必是成就于开放而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刻苦勤奋的付出与努力。维平校友以他出众的个人发展经历,真正诠释了这一要义。

在工大求学期间,维平即是一个知学上进,成绩优异的学生;不仅学业出众,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认真对待其任职于班级及学生社团的每一个工作。严谨自律的求学过程,团队工作的历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全面提升,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也成为同学信赖,老师器重的优质青年。

毕业后,虽然职场并非一帆风顺,也颇多坎坷,但是,维平校友以他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蓄积内力;在为人处事中,主动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积极拓展视野;在职场磨练中,始终积极乐观的看待眼前的困难,养成了坚韧、执着的职业性格。历经数年磨砺,维平以其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凭借累积的人脉和良好的职业声誉,终于抓住机遇,成功创业。

历数过往,不难发现,维平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在工大多年养成的好学自律,乐观进取,诚以待人的良好品格和素养为其成功的职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经年打拼,矢志一行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

自2001年起,维平即一直主推中外合作办学为其核心业务,其创立的教育机构先后与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近十所高校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留学咨询、外语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留学服务工作;通过一至四年培训先后输送近2000名中国学生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深造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课程。

十几年中,曾协助北工大、广科大等多所高校组织了二十多个赴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外大学参观、考察、洽谈合作的访问团组、学生研学团组。其中,十余个团组都是因应母校的工作需要而专门协助办理的。

另外,曾协助北工大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如詹姆斯库克大学、南十字星大学、梅西大学、怀卡托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麦考瑞大学等),有的已经开展合作办学,或合作科研多年(协助计算机学院李建教授团队于2013年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共同申请澳大利亚科技部科研基金获批)。多年来,坚持协助北工大教师联系国外高校出国深造、访问学者,并协助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等工作。

2003年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出台,维平又参与建立和开展北京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大学、英国大学、爱尔兰大学的合作办学,将国外大学课程引进中国,学生毕业即获得国外大学学士学位。这些项目和机构均获得中国教育部批准。包括:北京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信息技术学士学位项目、北京工业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成立北京都柏林学院等诸多项目,其中,北京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信息技术学士学位项目运行十四年,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及澳大利亚大学质量评估署(AUGA)的监管,招收学生超过1200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近300名同学赴国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课程。

作为北工大校友,维平在北工大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主动协助,尽其所能,可谓‘全过程参与’。从建言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到确立国内合作办学项目;从前期联络到组织观摩、调研,至确立项目对接;从课程融合,课程体系的建立,到课程内容的翻译等具体工作;再到项目报批阶段的诸多环节,维平团队都自动充当一线志愿者,快乐而为,无怨无悔。多年以来,在促进国内外办学资源与母校发展需求的密切对接,支持母校人才培养,切实为在校学生的发展做好服务和支持方面,维平做了大量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为共同构建校与学校“共生、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推动建设有工大特色的校友文化奉献了真挚的热情和持久的行动。作为“潜伏在母校中最久”的校友,终不负“身边最可靠的校友”这一可亲可敬的称谓,成为助力母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最佳助攻手’。

2

关于工大世通留学

——与母校的不解情缘

维平于2004年创办了北京澳加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即致力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外语培训等项业务,并于2009年成功入股工大世通(北京工大世通留学服务中心有限公司),2012年出任董事长。

工大世通既为众多出国学生解决了当务之急,提供了专业而优质的服务,同时,更连续十年为工大每年提升近10%的学生就业率(每年输送上百学生出国)。通过多年的努力,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四百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更打造出成熟的中外办学合作模式,既输送学生出国深造,又吸引国际学生来华交流,形成了双向交流,良性互动的高效运行机制。

作为号称“离母校最近的校友”,维平在毕业之后长期与母校合作,近十余年,已协助母校创造了近七千余万人民币的办学收入。

自去年起,为了回馈母校,维平校友倾心推出了为北工大校友、师生及亲属免费申请国外大学的服务,将与他们有合作关系的四百余所国外顶级大学推出供大家选择(编者注:仅此一项折合每年投入人民币近一百五十万元),回馈母校师生。谈及与此,维平动情地表示,每当能够帮助到一个学弟学妹,其实自己心里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如其所言,在维平的生活哲学中,“助人以自乐”已成为其不弃的信条。

在与母校的合作中,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工大世通业务始终运行平稳,业务规模和社会效益逐年提升,也得到了历任校领导和师生的大力支持。真正体现出‘合作共赢’的宗旨。资源与效益的最大化,也成为学校与校友间紧密合作的典范。其本人也被推举为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理事和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成为服务母校和校内外广大工大人的重要成员。

维平表示,作为一个专业的留学服务机构,工大世通将一如既往的与母校相伴而行。今后将继续努力,为把工大世通建设成工科学生特色留学服务之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参与缔造北工大澳大利亚校友联络处

2018年初,维平积极协助校友总会,成功筹建北京工业大学澳大利亚校友联络处,并出任首届理事会秘书长。从前期筹划及确定组织章程、人员联络、组织实施,及筹备召开成立大会,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不遗余力的与校友总会积极配合。在他的积极推动和协调下,北工大澳大利亚校友联络处成立大会终于在悉尼顺利召开了,校领导沈千帆副书记亲自率队前往表示祝贺和支持。至此,身处澳洲的工大学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另一个“家”。谈及此段经历,维平深有感触,并欣慰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4

与工大再续学缘

维平的求知若渴,还体现在其自身不断的求学之路。作为北工大2018届博士毕业生,今年,维平校友终于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证书,得到众多师友的诚挚祝福。谈起这几年的博士研究之路,他也颇多感慨。一是“学无止境”,终于圆了多年的学涯梦想,不负此生;二是学有所获,不枉执着而艰难的博士科研之路。

5

对留学教育的看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旺盛,出国留学成为大势所趋,且留学经历对个人事业发展非常有益,因此,必将继续成为一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的重要选择。对此,维平学长用几句话给出了以下专业而贴心的建议。首先,由于中西方教育模式和侧重点不同,留学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免出国后各种不适应。留学申请一定要提前,很多大学都需要提前申请占位,语言成绩可晚些提供,不要因为语言成绩出的晚或某项材料出的迟而耽误申请;第二,留学中要安排好学习和生活,多走、多看、多思考,留学不仅仅是学知识,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第三,学成之后如果有在国外的工作机会,不妨努力争取一下,在国外工作经验非常宝贵,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活动必需了解国外贸易规则和企业运行方式。

最后,维平对学弟学妹们真诚表示,“留学这条路,有师兄为你导航”。

6

对学弟学妹的期望

维平根据自己的求学和职业经历,真诚地告诫并希望同学们在大学阶段能在三个方面不断思索、完善和超越自己。一是如何做一个品格高尚、身心健康、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二是如何做一个具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的人;三是如何学会探索创新,如何成为一个适应新时代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自古梅寒出芬芳,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不忘践行“不惜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为了心中梦想,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7

寄语母校

作为一个在学业、职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与北工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人,维平无疑对母校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他曾自豪的说,“无论多久,工大都是心中常驻的那个家”。因为涉外交往比较多,维平说,他会“永远把工大诸多的数据随时装在脑子里,不忘把工大包装的更亮丽一些”。一句朴素的言语,表露的却是一份对母校沉甸甸的眷恋之情。

另外,作为近距离接触学校事务的‘明眼人’,维平真诚地希望老师们“多往外跑”,创造更多的科研机会;期望学校在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方面有更加突出的表现;在管理、文化、外联等诸多方面,都能以改革的姿态,勇于去除旧疾,以新的元素,更具活力的措施,系统化的建立更加健康、和谐、完美的大学文化,创造一流的育人环境,脚踏实地的向着梦想中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

后记

初稿完成之际,似与维平校友又进行了第三次倾心交谈。愈发觉其成功不止于事业,更见于成就其敦厚宽敞、沉稳谦逊的职业性格及其广阅人生后的丰厚沉淀;更见其平易朴实、忠厚亲善、待人如己的理事作风;更见其广交朋友、信义为先、不妄不嗔、善以待人的优秀品质;更见其羊羔跪乳,知恩图报的忠义之心。

——维平,一个我所敬佩的工大人,一个我们身边值得尊敬的校友。

北京工业大学校友总会

2018年7月12日

采访:聂金全

撰稿:聂金全

排版:王晓宇

编辑:沈宏旭祁小辰

总编审:龙英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

|

京ICP备: 14043795号-2

校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邮编: 100124

|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86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