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2018-10-24
八年之后,再见一个技术之外的
“人文理工男”
访8671班 校友 卢东明
卢东明199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 计算机专业,现任微软大中华区Dynamics产品总经理。曾任华为2012实验室及华为终端公司产品经理,SAP全球数据库解决方案部技术总监,负责SAP公司数据库市场战略。2006-2012年曾任Sybase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引言
就此而往
约见卢东明,是在其从深圳刚回北京的一个下午。凭其相貌,大有年轻有为,志得意满的即视感,殊不知,其实已近知天命的年纪。由此,不得不感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常年坚持健身锻炼是何等的重要和必要。关于年轻这个话题,卢总一直信奉年轻的心态带来年轻的思想和年轻的身体,也一直身体力行的以年轻的心态面对生活。其微信昵称“曾经的小卢”,也是一直提醒和鞭策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尽量冷静看待和接受年轻的世界,年轻的思想。这种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态度,不知算不算一种隐性的人文主义呢?
出乎意料!对话伊始,即被其强势主导的话语节奏打乱了最初的采访方向。再次聊及此事,已成访谈趣事之一。或许,因身在母校,切入的第一个话题即偏离技术视角直接被带入其称为“全光谱教育”的理论中去了。见其对此观念及延展开去相关话题的勃勃兴致,知已不及劝阻。就此,从文理结合的“全光谱教育”到技术人的人文素养;从技术创新到中外人才培养之比较;从育儿心得到“发现”教育的理念;从国内外游历到释放生命价值,卢总侃侃而谈,无所不及,遍见其在人才培养,人文忧思,企业文化,审美能力,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独特思考和视角。说者畅畅,闻者欣然,亦实属难得。更重要的是,正是在这谈兴正浓时,兜兜转转中,我已逐渐梳理出本文的话题主线:即,看一个技术达人、一名外企高管、一名理工男的人文追求与梦想。
商界领袖乔布斯曾认可了外界对自己“科技+人文”之才的定位。言谈间,卢东明流露出对此公的崇敬之情,并道出对天才和人才的独特看法。惊见技术出身加多年的高管经历,卢总的智识眼界和理想认同已非寻常,在其身上似乎隐约可见乔公神貌。
好吧,收之不及,就此而往。这一次,就让我们暂且偏离技术视角,看一个以专业为本,技术立身的业界达人,一名外企高管,一个踏出工大校门二十余载的理工男,畅谈他的人文情怀,也让我们从不同维度来体味他全新的人生感悟和梦想成就。
闪念中,头脑中忽然闪现一个新的称谓
“人文理工男”!
时隔八年
再见一个人文派的理工男
八年之前,作为庆祝建校50周年而出版的《无价的财富》专刊的访谈嘉宾之一,母校即有对其的一段专访。仔细拜读之后,大致了解了他的职场前世,也大体得见其如何从一个优秀的在校生,在毕业之后历经十二年基层磨炼,成为一个敢思敢想,又脚踏实地的技术全人,跨界精英的成长经历。
时隔八年,再见卢东明,其已成为微软大中华区Dynamics产品的总经理。在其领导下刚刚在上海发布了微软的企业应用ERP和CRM等产品,且即将于明年春季正式落地中国,这一落地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从新产品落地中国,再回首他12年中国,12年美国的职业历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曾做过码农、数据库管理员等具体得不能再具体,底层得不能再底层的技术工作,也做过架构师、咨询等比较宏观的顾问角色;在软件产品公司、金融、医院等公司做过;在开发体系、销售体系做过;在美国公司、中国公司做过;甚至在甲方、乙方都做过;既打过工,也有两次创业经历。稍加检视,一张职场发展脉络图清晰的展示出卢东明迄今为止坚实的职场步伐和人生历练。迄今,虽未离技术主线,但观其在创新、教育、管理及至生活领域的诸多理念和成绩,已然证明,这个具有朴素价值观的卢东明无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界”人才的实证。溯其所持观念,亦可谓自证其言了。
观卢东明的职业历程,属于典型的从基层干起,逐步成长,终位至名企高管。多年累积的业界经验,本足以让他笑傲江湖了,但他依旧未改做事高调,做人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事风格。他曾说:越牛的人,越关注商业的底层逻辑。用马斯克的话说,这就叫第一性原理,要关注本质。没有一个大牛是热衷看着微信里的秘籍分享成为大牛的,如果你只停留在表面看套路,是无法抓住本质,打造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套路就像电脑上跑的office,微信等等这些应用程序,玩得溜算不算电脑高手?当然不算。要想成为真正的电脑高手,你就得深入到更本质的地方去,学习java等语言,甚至要学习汇编等。
言及商业,卢东明说,商业都是围绕人展开的,所以,德鲁克的管理学也好,科特勒的营销学也罢,都是围绕用户和客户,围绕人展开的。当提及德鲁克与马斯洛的理论关系,卢总更从相关的哲学思想及现象学的角度做出了自己的解析。
一席交谈,已见卢总通透的理论修养和丰厚的文化涵养,而其多维的人文触角和丰富的职场经验,也成为造就其成熟的价值观和独特见地的重要因素。
无论如何,若想见识一位名企高管的真实水准,必须绕开眼前成就,见其真实思想和隐于背后的心迹。以下文字所及,皆可视为访者对此的尝试和努力吧。
上下求索
内外兼修的生命旅程
一个人若能善于向内发现,才可觉知本性;勤于对外求索才能有所突破。卢东明即是这样一个有所坚持的人。我更相信,任何和先天或后天的才能,都须若干优秀品质的支撑,而卢东明所带给企业和团队的荣耀也绝不是偶然的。为求触及诸多观念形成的内在缘由,引得卢总特别提及隐于背后的几个故事。其中,从几个关键事件似乎可以窥见其人生态度和影响一个理工男价值取向的丝缕印迹。
1、一部电影引发的生命体悟和信仰思考
依常理,随着年龄渐长,心境越平和,也更容易接受世俗的陈规烂俗和社会的伦理纲常。卢总动情的谈起一部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温情片《Babe》。里边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猪宝贝在各种不平等的领域中以超凡的决心、真诚及勇气跨越歧视,并最后领导一群比它大得多的羊群完成任务,站在了胜利者舞台上的故事,而这一切只源于善良。
据此电影故事,卢总以一口标准而流利的美式口语道出了其心中执念:“God is love”。坦言一个成年人无论多么的为世俗所迫,最终还要回归并忠于自己真诚的内心,而一切内在的单纯、善良和尽始尽忠的美德都是缘于爱。学会了爱,人生也就有了方向。成功很多时候不是来自于所谓的能力和权威,而是来自生命深处的爱,一种朴素的爱,一种大爱,这也成为影片带给他最大的感触。
多年来,无论对待生活和工作,关注生命本身,时时追寻来处,为爱而来,为爱而往,业已成为其心中侍奉的人生信条。
2、一份本以谋生的工作却予他为人处事的不断思索
在其看来,尊重与平等观念是阻止偏见和超越一切隔阂的万能钥匙。做一个自信而又谦卑的管理者,能获得员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追随,是卢东明的价值所向。因多年就职外企高管,平日会议不断,但他极为厌烦没有效率的会议。其直接告诫属下,如果这个会议与你无关,请立即走开,去做自己的事情。
对待团队员工,更以成就员工的理念为重,鼓励贤者,激励后进;强调规则在心里,做事有分寸;推崇尊重再先,制度在后,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管理理念。凭其多年的管理经验,卢总认为,在制度之外,价值认同和可见心性的深度沟通则更为重要,甚至会带来更多制度管理之外的附加效能。
3、一次重要的旅行引发其生命方向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数年前的一次柬埔寨之行让卢东明印象极为深刻。谈起那次旅行,其称之为净化心灵,改变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次旅程,似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感叹当地风土人情,一路所见,竟是如此美丽、质朴而优雅,从孩子们纯真的笑容里,更体悟出生命朴实的质感和本真的珍贵。
他说,人至中年,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就变得非常重要。而这次旅行,让其得见真正的自己,也更加笃定地认为,世间所忙不过是为了给予这个世界做好准备,而心中有爱才见世界大同。
4、一位好父亲用心的亲子教育与创业畅想
作为一个父亲,卢东明谈起育儿话题兴致勃勃,不仅充满深刻、沉静的思考,且坚持付诸行动。比如,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实行手语教育,帮助孩子尽早建立语言沟通能力;在家坚持双语教育等。而其对儿童教育行业的看法和创业畅想,更见其隐匿在慈父柔肠后的勃勃雄心。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子女成为他精心调教的试验品。只要有时间,做孩子的玩伴已成为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即使出差,每天也会在晚上几乎固定的时间和孩子做全英文通话,一直聊到孩子急着说拜拜后在视频中跑掉。或因出身于教师家庭,他经常热情执着于将自己的家教体验和心得与大家做分享。令人惊喜的是当时执念的一些设想竟然正在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用他的话说是“像开花一样”。及至今天,其特殊的教育理念和少有的育儿实践成果已成为他另一项秘而不宣的重要成就。或许,假以时日,终成其事业未来方向也未可知吧。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其对亲子教育的认真态度和深刻领悟,也带给我们很多对教育本源问题的反思,而这也可视为这个“人文理工男”身上“人文性”的又一个集中体现吧。
5、一个演讲高手的得道心经
卢东明06年回国曾带售前团队。在聊到售前工作时,就一直强调简单化。为此还曾专门写过一篇博客,关于“售前的理解”,现在看来还有实际意义。其中总结出所谓售前工作三个境界,即:1、复杂的事情讲简单,2、简单的事情讲有趣,3、有趣的事情讲深刻。对此,他幽默的表示,“我常常看到售前人员在与客户交流的时候,通常能够非常成功地在5分钟之内让听众走神,10分钟之内出现睡意,刚好50分钟之后醒来。” “我经常和我们的售前开玩笑,我说如果有人能够在50分钟之内听懂50分钟之后记住你讲了什么,这个人基本上属于要么本来就懂,不需要讲;要么就是天才,我是不敢斗胆在这种人面前献丑。
笑谈过后,卢总用浅显的语言将自己对此深刻的职业领悟条缕清晰的昭示出来。他谈到,在演讲中要把复杂的事情讲简单,我主要靠形象的比喻和联系生活的简单案例。而在互动交流中,能够迅速从你Act,听众ReAct,变成InterAct,这永远是一次售前工作的成功的开始,所有的信任将从这里建立并刺激新想法的产生。另外,售前人员如果没有对自己企业的方向,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发展动向没有持久而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没有心理学的知识和掌控语言的良好能力是很难把你要“卖”的东西讲出深刻性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卢总能够时时不断地结合工作实际凝炼工作思路和方法,并上升为管理策略和思想,足见其作为一名企业高管的战略格局早已脱离方法论阶段而至更高境界。
价值观中折射出来的内在光彩
一个人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和决定其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在卢东明成功的职业履历和丰厚的人生感悟背后折射出的则是他成熟的思想观念、执着的价值追求和坚定的信仰。
1、教育观下见输赢
在谈及对教育的诸多感悟和看法中,卢总坦言,工作至今的最大领悟,是作为理工科出身的他,人文素养方面的修炼和积累却成为助其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其一直强调和推崇的文理结合的“全光谱教育”则为其多年的切身体悟。
商场如战场,但关键在人才质量的竞争。对此,卢东明深有体会。据其多年的职场经验和观察所得,在业内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不仅专业上要占据高、精、尖的优势,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项已经毫不夸张地成为企业真正赚钱,真正发挥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甚至,在职场发展的中后期,一个人的全面素养必将成为其获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内因。
在其后交谈中,卢总从中美教育的比较及诸多的实例不断印证其频频提及的这个观点。在他看来,鼓励自我实现应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意涵。面对当下教育的诸多问题,需要深刻反思的是,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螺丝钉,首要的是基于人性且尊重那个生命的,是发现和挖掘每一个个体生命价值的过程,学校教育最重要就是帮助一个人来发现自己。在他的期待中,能以丰富而恰到好处的教育实践建构起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普遍自信应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导向。更直言,理工男(女)们恰到好处的表现是专业上你即使不做学霸,但一定进过前列,而放下书本,你最好就是那个令人倾倒的球场核心、那个能歌善舞的文艺青年、那个青年旅社里的旅游达人……。
确如卢总所言,出众的专业技能可以使人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而良好的人文素养则能带你得见人生至美之境,如此而已。
2、人才观中论是非
谈到技术人才的话题时,卢总从一个管理者的视角特别指出,现代社会里,无论哪一行业领域,成为一个专业精湛的人是相对容易的,但评价一个人是否最好,已不光是专业技术顶呱呱,而是具有多领域才智和跨界思维且极具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如此,一个人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甚至已经成为其在职场发展的中、后期绝对的重要支撑。在他看来,一个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还识美丑,且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跨界人”才是他的团队可遇不可求的人才,更视其为当代社会对于人才最为颠覆的定义。
3、人文观里品高下
静观卢东明,一个职业成功,爱好广泛,喜闻书香且痴迷摄影和旅游,谈起爱子又父爱泛滥的中年男神形象已然定型。我也逐渐理解其人文观下的特殊领悟,尤惊异于卢东明对生命殊于常人的观照和体验。
作为一位名企高管,其崇尚以核心价值为导向、以发展观为引领、以成就员工为目标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并力求在制度与人性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再加之谦卑、朴素的人生态度和可见心性的价值引领,从而创建了团队积极乐观、和谐友爱、共求进步的企业文化氛围。自然他也成为一个备受拥戴和欢迎的团队核心。
永远抱怀母校
身远离,心常在。自91年毕业之后,国内外闯荡多年的卢东明与母校并未远隔。作为北京工业大学理事会的一名成员,同时兼任校友会理事,他常因相关事务,专赴母校,献计献策,尽行职责。而说起他与校友总会的渊源,当年身在北美的校友多还记得,早期美国校友联络处就是卢东明等人所自发筹建。当时,他为联络在美工大校友,线上线下,走访串联,不辞辛苦的积极筹备。凭借其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终于成立了北工大美国校友联络处,为在美工大校友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互助互援的平台。
谈及此事,卢总诚恳的表示,一切皆因心源母校。彼时,虽身处异国,但母校为根,家国难忘,这也是团结海外工大学子的一个最重要缘由。
现在,卢东明已迁职深圳。今年在筹备广东校友联络处的过程中,他再次鼎力相助,与其他校友分工合作,共同谋划,积极参与筹备工作,终至旌旗一展,应者云集,建会始成。接着又努力促成了校友足球队的成立,使之成为凝聚校友的又一个平台。
历数多次不辞心力积极参与校友联络处的筹建事宜,只此一桩,已足见卢总炽热的母校情怀。
后记
细数整个交谈过程,访谈结果虽非预设,但整个对话过程,不拘套路,另辟蹊径的感觉也很舒爽,可谓“形散而神不散“。重要的是,远离冷冰冰的技术语言,却有幸让我们见识了一位技术大咖人生当中的另个侧面。
畅谈过后,不禁感叹,或许是概念化印象限制了想像,不知现在的理工男是否都已如卢总一样,早已变异为技术控与人文心境混搭的奇异风格。或许,在他们看似拘谨的职业面具后面,当人文情怀与万马奔腾的内心向往同频同谱,形成共振后,蜕变出的已是新一代理工型男。
再见卢东明,自此视野中又多一”人文理工男”。个中印象,擅逻辑、思缜密、工于程序应是理工男的标准配置。基于此点,若以“”阴谋论“思维,观其此前对于访谈路线不肯轻易就范,且放之所长技术领域却大谈技术之外围话题的路数,亦或,早已是其为塑造一个完美“人文理工男”形像而埋伏在前,其后详陈的巧妙安排吧!虽心中存疑,也未追问。此想,俱视为笑谈吧。
期待与卢东明的下一个八年之约!
访谈:校友总会
撰稿:聂金全
编辑排版:王晓宇
总编审: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