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北工大《校友风采》系列访谈(二十七)环能学院(第二辑)

来源:

 

时间: 2019-12-04

砥砺20载|环能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3

访环能学院优秀校友刘挺

校友简历

image.png

刘挺,201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家电产品中冰箱、空调、压缩机等制冷器具的性能、安全检测技术研究、检测设备的开发、人工环境模拟技术及节能技术研究长达20余年,先后主持开发设计了空调器在线检测空气处理系统、空调器焓差法试验装置、冰箱性能测试装置、压缩机制冷量测试台等项目,提出并开发整套R600a冰箱安全测试的方法和配套设备。

学术成就

刘挺校友曾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虚拟式多功能噪声振动动态信号测试系统”获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高效智能化非接触式换气热回收机组的研究和开发”、“废热驱动高效智能化制冷系统”分别获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获授权国家专利30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其中“硫酸氢钠-氨扩散吸收式制冷装置”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2011)。主持编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家用电器质量检验》等书籍3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多篇。

正文

求学经历

在校期间,马国远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平易近人,对待学生既严厉,又充满关爱。在做博士论文期间,研究的项目运行地点在复兴商业城,马老师经常去现场指导,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运行分析建议,使学生受益匪浅。

事业发展感悟

我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家电院从事检测设备工程的设计及安装工作。工作体会是年轻人应该不怕吃苦,即使是体力活也要当成锻炼自己、磨炼意志的机会。比如,为现场调试和维护方便,我还自学了电气焊,拿到了操作证,这样,现场遇到问题能及时调整系统回路,大大节省调试时间。

莘莘学子寄语

在学校,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要充分利用好优秀的师资条件,多请教,适度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工作后,要把远大理想抱负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好,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Q&A

Q:今年是学校成立五十九周年、环能学院建院二十周年,您对母校、学院未来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A:学校应该谋求更高的定位,希望继续提升师资力量水平和生源质量,形成良性互动,北工大的品牌才能擦得更亮。

4

访环能学院优秀校友王昕

校友简历

image.png

王昕,201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动力工程专业,获得工程硕士学位,2019年取得制冷系统运行正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现任北京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学术成就

工作期间,王昕一直潜心在生产和科技推广一线,致力于制冷技术的研究、安全应用。先后主持完成了5000吨氨制冷冷库急冻间改造、调节站改造、压力容器更新、20000吨氨制冷冷库急冻间改造和消隐工程技术改造,参与了20000吨水产冷库制冷系统、冷库建筑等可行性论证、项目规划和方案设计等。特别是2013年的吉林6.21和上海8.31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协助国务院安委会、国家安监总局监管四司、北京市安监局、中国制冷学会等单位完成了全国和北京市部分涉氨制冷企业消隐部分治理工作,并参与编写和起草北京市地方标准《仓储企业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和国家安全标准《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等。同时作为关键技术攻关,于2012年申报并参加北京市科委2013年科技重大项目《涉氯涉氨场所泄漏监测预警及应急消纳处置装置研究与示范》及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科技“四个一批”示范项目《冷库氨泄漏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系统研制及示范》的研发和成果应用工作,主要针对氨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氨泄漏的预警监测及应急处置。通过研究,对现有氨系统冷库进行改造,借鉴其他行业泄漏监测技术,开发适用氨系统冷库的泄漏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氨系统冷库泄漏及时发现、准确定位、应急处置的科技创新目标,使氨系统冷库时时处于受控状态,摆脱目前氨泄漏事故由专业操作或消防人员去现场关闭阀门,很难做到及早发现和快速解决的困境,保证氨系统冷库运行安全,最大程度的保证人身安全,降低氨泄漏所造成的损失和环境污染。会同课题组顺利完成课题并成功在二商集团西郊食品冷冻厂20000吨级涉氨冷库部署应用,同时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合作发表论文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起草国家安全标准1项。

正文

求学经历

在求学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是马国远和姜明健老师,他们敢于创新的睿智、先进的学术思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终生。他们不仅是我学问上的导师,更是我人生中的楷模。

记得在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由于属于非全日制学习,不可避免会出现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矛盾。两位老师有求必应,甚至利用业余和节假日休息时间,耐心辅导我如何选题、开题,指导广泛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编写研究报告、开展实验验证和撰写毕业论文等,并鼓励多渠道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开阔学术眼界,提升深入研究的能力。

撰写毕业论文时,两位导师从选题立意到谋篇布局,无不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和指导。两位导师及时纠正空想提纲,然后用材料按逻辑顺序组合论文的填空式写作思想和做法,明确提出要注重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具体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毕业论文来来回回修改不少于10次之多,10次易稿,终成我的毕业论文。可以说,我每向前迈进,都凝聚着两位导师的辛勤汗水,离不开两位导师的指引和扶持。

实验验证和答辩时,两位导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严格的管理,使我养成勤奋刻苦的习惯,引导和培养我形成实事求是、刻苦拼搏的科学精神和奋斗精神。同时,两位导师注重培养我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多听取同事和其他导师的意见,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

正是因为有了两位优秀导师的指导和教育,这段学习时光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和珍贵的记忆,虽然短暂,却很美好,同时也将随我一生,受益无穷。感谢吾师!

事业发展感悟

我自大学本科毕业至今,从业十九年,工作岗位一直没有离开过国有企业。有幸在5家国有企业的不同岗位上工作过,分别从事过技术工程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资产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工作。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一份工作的年限近十一年,最重要的体会是如何尽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是把握好工作原则。处理好企业忠诚、职业道德、岗位职责、心态管理、思考与惯性、诚实与失信等六方面的关系。

二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注重条理、做到井然有序;统筹安排、注意轻重缓急;融入团队、注重分工协作;勇于负责、敢于承担;保持可塑性。

三是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包括学习管理、目标管理、行为管理和时间管理。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习惯,同时积极提高自己的“悟性”,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多多请教、不耻下问;博览群书、拓宽视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思辨、去伪存真;一点即通、深度思考。

莘莘学子寄语

1.珍惜学习的时光。不仅满足于学习书本知识,更得锻炼自学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如何以更高的效率去学习。

2.制定明确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思考想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3.在未来的工作中处理好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4.做一名心胸开阔、格局放大的新时代青年,做一名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为才俊。

Q&A

Q:今年是学校成立五十九周年、环能学院建院二十周年,您对母校、学院未来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A:自学校建立以来,孕育了丰富的思想精髓,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助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希望母校继续培养、造就和引入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创新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提升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移,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及产学研用合作,提升前沿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能力;学院在教学工作中,将传授理论知识深入对标实际工作要求,可通过建立校友导师制的方式,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和工作实践,引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人生目标等,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需求有机融合。

最后预祝北京工业大学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尽早建成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访谈|环能学院

撰稿|陈昕

排版|李京霖

统筹审核|聂金全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

|

京ICP备: 14043795号-2

校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邮编: 100124

|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86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