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大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北工大《校友风采》系列访谈(四十七)王健 专访

来源:

 

时间: 2020-06-23

做世界的水手,游遍所有的港口

访980311班 王健

校友简历

王健,1998年入学电控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3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现任北京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燕园校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CEO,北大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

前言

语速快也许是大多数人对这个毕业于信息学部的校友——王健的初印象,但在深入的交谈之后,折腾、北创营、眼界与梦想这四个词才能更好的描述他。他致力于创业领域的发展,有着开创我国创业领域新生态的雄心大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在校内长椅上留意到刻着校友们名字和寄语的牌子,其实,在我们没注意到的地方,优秀的校友们就像是一盏盏明灯,在我们奔向远方的路上默默地指引着我们。

正文

大气从容--是我对母校的印象

王健是以第一志愿进入的北工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比于学习,他更加专注于组织学生活动。由于从小就很喜欢踢足球,便和同学一起组织了北工大的第一届足球联赛,成立了北工大的足球社。“在这期间,无论是和同学接触还是和老师的沟通都很好的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记得做联赛的时候没有合适的足球场地,我们便找了一块儿荒地,自己修整一下就拿来做场地了。”

谈起这段经历,王健给我们讲述了这个令他印象深刻的细节。王健还坦言:“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所以我和朋友们基本就是周五‘逃亡’回家吃好东西,到了周日再坐着52路公交回平乐园开启学习模式。那时候,在学校里吃着食堂大哥炒的牛肉,我们就觉得特别知足。”

谈及学校对他产生的影响,王健说:“四年下来,北工大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家一样,它让人很舒服,特别是它那种大气、从容的气质,可以说这种氛围对我后来的性格以及个人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我觉得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我的同学们包括我认识的一些校友,大家相对来说做事比较稳,基本不会有什么极端事件发生。学校的校友在各行各业的许多岗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可能也反映了北工大总体文化影响力的一个侧面。从另一方面讲,北工大人身上这种共性的东西也成就了人们对北工大的总体印象。”

“不断折腾”--是实现理想人生的选择

刚刚毕业不久,王健就进入了电视台工作,在大多数人看来算是一个好的工作。可在王健看来,电视台的工作固然稳定,但也正是这种安逸让他慢慢的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不知是性格使然还是其他因素,最终王健决定辞职去尝试新的方向。

其实在作出辞职的决定之前,王健先生还有个小小的触动:“当时我在一个叫京郊大地的栏目做剪辑工作,但有一次播出的节目里出现了一个我和我们栏目组都没挑出来的错别字。播出去之后,让观众给挑出来了。最后导致我这一天下来都觉得很别扭。我反思过后,就觉得这工作可能不适合我。结合后面和师兄们聊天,我发现自己其实在一段时间后就没有了工作的热情,然而工作的热情和新鲜感是我比较看重的东西”。

后来王健去了三星公司工作,然而到三星工作两年,发现不太适合自己。第二步又去了日本东京工作,在日本学习了三个月的项目管理,便开始尝试自己带项目。

2005年日本学习项目管理

相比较之下,可能工资较高,却又出现了瓶颈。“当时的情况下,无法选择读研,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可能比较适合读MBA,然后我就详细了看了MBA相关的资料,觉得自己可以试试。就这样,我考到了北大光华。现在自己回头想想整个过程,发现我还是适合自己折腾”。王健说。

延续在工大时期的挚爱,2006年王健又组建了光华管理学院MBA足球队。

2007年当选北京大学第十二届MBA联合会主席

2014年参与组织团中央首届创新创业大赛

主动去改变,是一种勇气,也需要有智慧。在讲述完自己曾经走过的职业生涯后,王健总结道:“这些事情说出来容易,做起来也挺困难的,因为跳出一个框架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但从一个正向的角度来理解的话,一个人还是要有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尤其是主动去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能我们很多的学生在这方面是缺乏的,很多人明白:这个事我能干好,但是这个事不是我想干的。但他们想要改变的态度未必有那么坚决,不是每个人都能下这个决心。”

光华起步--开创中国创业领域的新生态

大概在两年的时间内,王健便真正确定了自己想走的路。“经过不断的接触,我对自身与外部客观环境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前几次的经历是我在知道什么不适合自己的情况下选择了改变,而在光华入学之后,我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我开始有意的去奔着我喜欢的方向去发展了。所以后来从光华毕业的时候,我就留在光华做了校工作办公室的副主任,主攻行政方面。”

2019年参与组织上海全球校友大会路演会

谈及如何创立了今天的北京大学创业营,他说:“由于领导对我的信任,运营就专门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王健你能不能回学校帮我们做这件事。我当时也想的很清楚,这是我想做的事。于是就离职,做公司化运营,成立北大企业家俱乐部。干了一年之后,校友会的进展开始稳定了,我整个人也就稳定了下来。

2012年迎接黄怒波校友攀登珠峰凯旋

后来,作为秘书长,我和同事们成立了北京大学MBA校友会与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后来又发起了现在的北京大学大师论坛与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不断地“折腾”到现在,终于有了一个落地平台。”

2020年组织召开北大创业训练营理事大会

对于北创营的发展,王健的目标很明确,他说:“我们要做中国最大、最健康的青年创新创业的扶持平台,其中主要包括4个领域的目标:创业的扶持、创业的投资、创业的孵化以及产业的对接。我们的目标分布在这4个领域,我们要把自己做成这个样子,并且每个领域我们都要做得非常扎实。详细来说就是:第一、创业最基础的是扶持,北创营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就像林校长说的:要建立一个没有围墙的创业大学。我们每年的学员基本是稳定的:57个班、1万个学员,他们每年免费在全国上我们的课。第二、在北大校友会里面,有创业导师,有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为这些创客就地编制了一个综合的资源网络。第三、我们有自己的孵化器与孵化体系,我们在全国共有17个孵化器,一半是科技部、国家级的。其中,在拉萨有全世界最高的孵化器:3700米。第四、我们有面向未来的投资体系。我们要做的是让中国的中小企业能够和央企有直接的对话,而我们只是作为中间的连接部分存在,这是开创性的。”

祝福母校

四年工大缘,终身工大人。

祝福母校甲子华诞,未来乘风破浪!

后记

临近采访结束,我们询问了王健校友对于在校生的一些期许,他坦言:“在校期间一定要好好学习,打好学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与优秀的人相处,把握住身边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做世界的水手,游遍所有的港口”,这是电影《死亡诗社》的经典台词,我想这也是王健校友的经历带给我们最好的启示。大多数人明白自己的追求,却习惯处于静静的等待之中,不愿意迈开第一步去尝试改变。正处在青春年华的我们,要敢于冲破禁锢,勇于追求不平凡的人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最终有所成就,不负学校的栽培和父母的期待。

企业介绍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

北京大学为了更好的服务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2012年由北京大学校友会牵头协调学校十五个相关部门院系联合发起“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扶持计划”。该计划充分依托北京大学教育资源、研究资源和校友资源,建立“创业教育、创业研究、创业孵化、创投基金”四位一体的综合创业扶持平台。其中,作为计划的核心环节,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旨在培养和扶持中国优秀创业青年,发现转化优秀科技成果,提升创新创业软环境及平台服务能力。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开放公益创业教育与扶持平台。目前,北创营平台已聚集400位资深导师,发展150门创新创业课程,通过网络课堂、开放课程、直播课程、路演沙龙、创新大赛、专题特训等多种形式,服务了超过50万名创业青年,其中通过特训班、导师1对1、投资基金和公益孵化器等多种形式,截止2020年初,北创营共举办了近190期各类创业特训营。在北创营营友服务社区平台,深入服务超过20000名优秀创业者。

通过地方特训班、产业对接会、创新创业专题活动、投资服务以及专业创业咨询服务等,北创营在全国各地开展创新创业综合扶持,帮扶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得到各地政府的广泛认可;目前,在北京海淀、亦庄、房山、厦门市、天津滨海新区、江苏南京市、苏州市、扬州市、山东青岛市、广东珠海市、西藏拉萨市等地,拥有17个创新中心,总计设立超过3万平米的创新孵化场地。为初创企业、大学生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在此基础上,北创营充分开放北京大学优质创业教育资源,通过公益开放课程中心及网络大学直播体系向全社会开放1000个公益课程中心,实现创业课程同步向全国直播及点播,并通过在线学习与线下营员互访、大家董事会及各类主题活动等联动模式,稳步推进各地方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北创营与28个基金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合作,打造超过1000亿资金的北大系投资基金联盟。

访谈|校友总会 信息学部

撰稿|闫秋硕(S201961115)

排版|张云龙 李京霖

编审|聂金全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

|

京ICP备: 14043795号-2

校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

邮编: 100124

|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86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

校友总会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