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2020-07-17
让青春在奋斗中闪耀光彩
访121031班、S201615班 庄琢琛
校友简历
庄琢琛,女,1994年生,201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学专业,2019年就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的科研工作。
前言
曾有人这样来形容庄琢琛:一个能歌善舞、开心爽朗、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阳光女孩。
2019年,毕业后的庄琢琛入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2020年2月6日,庄琢琛作为第一批院校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列车她和同事们一起驻扎在与金银潭医院一街之隔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承担起建立移动P3实验室和1700余名确诊轻症患者的核酸检测工作在战疫的最前线她度过了自己的26岁生日。
从一个阳光自信、无忧无虑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个勇敢无畏,自愿拼上抗疫一线的年轻医务工作者,仅仅相隔了几个月的时间。一纸请战书,展现出她在大事面前敢于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我想,这绝非一时冲动,一定与其在校期间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庄琢琛的内心世界,探寻其成长的青春足迹。
正文
校园中的阳光女孩
忆及母校,庄琢琛说,“北工大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科研氛围浓厚同时又不乏欢歌笑语的学校,2012年我踏入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校门,从此开启了我在这里的七年学习生涯。本科期间我就读于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辅修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双学位,参加了学校合唱团并担任副团长,后因学习成绩优秀且在合唱团表现突出,经校团委推举学习保研至本校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还是在本学院就读,修生物学专业,师从赵丽娇教授,硕士的研究课题是《甲基亚硝胺吡啶基丁酮与HPV18 E6E7的协同致癌作用研究》。
对于升入研究生之后与本科阶段有何差异的问题,庄琢琛似乎又有了不同的感受。她说:“如果说本科的时光是丰富多彩的,那研究生与之相比就是从泛泛了解这个世界到专注到一个事情上,是一个沉淀自己的过程。为了把这一件事情也就是自己的课题做好,需要学习许多新的知识,探索很多之前不熟悉的领域,这个过程无疑是困难重重的,但也毫无疑问是成长的过程。经过三年研究生生活的摸爬滚打,使我戒去了焦躁,坚定了自己的目标,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也练就了过硬的实验本领和严谨的科研思维。”
在校读研生活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教导,从论文的选题、研究的思路、实验方案的制定到最后论文的修改,老师都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回忆那段研究课题和撰写论文的过程,庄琢琛颇为感慨的说,“在实验进展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导师都能耐心指导,帮助我,鼓励我,给出的建设性意见总能使我豁然开朗,大大推进课题的进程。赵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令我钦佩,也深深影响着我。也是因为读研期间的历练,让我具备了较高的实验素养,所以,在面对医科院征集援鄂检测志愿者的时候,我可以自信地报名,挺身而出,奋勇向前。”
在庄琢琛自己的印象中,她自小就是一个十分热爱音乐的人,本科期间就参加了学校合唱团并担任副团长,随团参加了许多演出,还指挥本学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红五月”合唱比赛。在合唱团,更能锻炼大家的团队精神,培养队友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还有大爱的奉献精神。读研以后虽然课业压力很大,但她把音乐当作是对科研生活的调剂,在假期参加了原来校友的合唱团体并赴新加坡参演,研三有幸指导了学校教师合唱比赛的后勤部合唱队,毕业前还指挥建工学院参加学校红歌比赛。
合唱比赛个人照
可以说她的七年校园时光是丰富多彩的,也正是因为自己的特长,刚进到单位,她就担起了指挥单位职工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歌咏比赛,更快地与单位老师熟知,更好地融入到了新的集体中。
庄琢琛动情的说,“正是因为在校期间培养出的过硬实验本领和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才能让我在国家抗疫需要的时候勇于担当,迎难而上,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切实做到“关键时刻冲上去,危难关头豁出来”。”
在抗疫战场上历练成长
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正在家里和父母团聚的庄琢琛在电视报道中开始紧密关注武汉疫情发展的严峻形势,在接到院校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工作志愿者的通知后,便毫不犹豫报了名,想着自己读这么多年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可以真正为这场防疫战出一份力了。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在经过几天培训后,庄琢琛如愿入选第一批院校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竟是里面年龄最小的队员。2月6日下午,便和7名同行的队友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列车。
一直以来就有来一趟武汉的心愿,向往这里闲适的生活节奏,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来到武汉会是以这样的形式。回忆起初到武汉疫区之后的感受时庄琢琛说到“即使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到达武汉后的景象还是令我震惊,“九省通衢”的都市里,大街小巷没有人也没有车。看着夜幕下空荡荡的城市街道,开始想象这座城市平常会有多么的热闹,如果这条街上都是人会是什么样子?这里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场景?”
由于庄琢琛所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负责的与金银潭医院一街之隔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承担建立移动P3实验室和1700余名确诊轻症患者的核酸检测工作。检测队协助开展患者核酸检测确认以及确诊病例符合临床出院前的核酸检测复查工作,是患者出院的最后一道关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环节。
在完成了前期实验室建立以及检测方案规划后,他们分为了两个小队,轮换进行检测任务。庄琢琛被分到了第二检测组,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在此之前都互不相识,但为了共同的心愿我们走在了一起,相互配合,一起努力。
抗疫前线-武汉医疗检测实验室工作照▲
庄琢琛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因为她们的测定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出院与否。所以每位队员在实验过程中都是仔细再仔细,队长也不断强调“要慢一点,别着急”,哪怕大家做的时间长一些累一些,也要保证每个样本的检测质量,对每位患者负责。核对结果时,小组所有人员都会站在一起,将样本的编号与患者的姓名等同时读出来,以保证准确无误。
起初的物资短缺和磨合已经过去,检测工作很快步入了正轨,大家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队员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从一开始每天检测80到90例到平均每天检测150例左右,队员轮班作业,大家像齿轮环环紧扣,驱动移动P3车和病毒赛跑。
“即便检测流程已经很熟悉了,但仍不敢有丝毫松懈,不管是个人防护还是实验步骤,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细节。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零感染,打胜仗”的口号一直刻在脑子里,时刻警醒着我们。”回忆起那一段高度紧张的工作经历,庄琢琛似乎依旧处于亢奋状态。
“这次援鄂期间对我而言是有些特殊的,很幸运,我的26岁生日能够在武汉的前线度过。方舱初建,所有物资都不齐全,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一张红颜色的纸都是稀缺物品。为了准备一张祝福贺卡,负责物资调配的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才得到一张红纸,所有的队员签上了名字,制作成一张简易的贺卡送给了我。收到贺卡的我无疑十分感动,当时我就想着,要带着大家给我的祝福,更加努力地完成检测任务,为打赢这场阻击疫情的战斗贡献自己的力量。”回想自己这个不平凡的26岁生日场景,庄琢琛眼中依然充满感动和自豪。
在前线期间,看到总书记给青年人的两封回信令庄琢琛感触颇深,她说:在国家危难之时,华夏儿女逆行而上,绝不退缩。身为党员的我们更是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勇敢地冲到最关键的岗位上,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我们在前线的每一位同志都像是一枚硬核的钢钉,在自己岗位上坚守奋斗,才能确保援鄂医疗检测队这个“大机器”的正常运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这次援鄂之行对庄琢琛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地磨炼和鞭策。对此,庄琢琛真诚的表示,“等到疫情结束,我会将面对危险和困难不怕苦、敢于冲锋的精神带回去,带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实干的精神,将总书记的嘱托化为工作的动力,不负韶华,继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挑时代重担,做一名不懈奋斗的共产党员!”
“我们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移动P3检测队,今天是我们在武汉的第50天,感谢武汉,感谢湖北,祝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这是庄琢琛的团队在撤离武汉时所有队员齐声喊出的口号。从风雪交加到春暖花开,庄琢琛结识了许许多多一起并肩作战过的战友,这已成为她一生永远难忘的回忆。
面对我们的敬意,庄琢琛深情的说,“毕竟我们只有一生这么长,要用力给人间留下些印象,这将是我毕生难忘的经历!”。
再启征程,凯旋而归
结束在武汉五十天的抗疫检测后,刚回所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吉林省吉林市再次发生了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为缓解当地核酸检测压力,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 医科院移动P3检测队支援吉林。在5月18号上午紧急接到院校负责老师征求援助吉林志愿时,庄琢琛再次不加犹豫的答应了。上午进行意愿征集,下午就通知集结开会并为大家做动员,次日一早检测队便携移动P3实验室驰援吉林,承担当地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检测任务。她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在需要的时候召唤我,我必会义无反顾,冲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切实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抗疫前线-吉林医疗检测实验室工作照▲
在前线的同志们复制了援助武汉时的经验和精神,一到当地就连夜建立实验室,团结一致,15小时内就完成了实验室的搭建,并且搭建好的当天就正式启动了检测工作。与援助武汉不同,这次她们负责的除了新冠患者外,还有发热门诊、高度疑似样本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普筛样本。虽然工作环境不及武汉时的危险重重,但检测样本量提高了很多倍。在武汉每天检测也就200例上下,而在吉林的检测初期,仅有六名队员,三人一组,可以说是昼夜交替,每组队员的基本检测量就有二三百,这其中的发热门诊样本来自当地十多家医院,不同医院样本的收集、登记和灭活是很费时费力的,而且发热门诊要求接受样本6小时内就要出检测结果,这无疑给队员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果当天赶上有普筛样本,那么就要在原有二百多的基础上增加四五百的样本量,十分幸运,庄琢琛所在的小组几乎“幸运的”赶上了每一次的普筛检测。
院校在了解到前线人手不足的困难后马上增派了援助力量,稍稍缓解了她们的压力,让她们能实现至少工作两天休息一天的轮替。即便有这么多的艰难险阻,但所有队员谁都没有怨言,大家相互配合默契,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勇于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检测任务。雷厉风行的背后,是临时党支部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党员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家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实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作风,再次书写了“零感染、打胜仗、凯旋归”的记录,圆满完成了任务,胜利凯旋。
寄语母校和学弟学妹
很荣幸这次可以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援鄂医疗检测队,来到武汉,为防疫狙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这与母校对我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就是因为有在校学习期间锻炼的过硬实验本领,才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扛起核酸检测的任务。
感谢我的导师赵丽娇教授,培养了我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让我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一丝不苟,严把每一个检测步骤,对每一份样本负责,保证检测质量。感谢伴随我四年合唱时光的李莉蓓老师,是您教会了我大爱无私,要敢于奉献,不求回报。也感谢每一位授予我知识的北工大老师,谢谢您们对我的谆谆教诲,奠定了我扎实的基本功,让我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
最后算是给师弟师妹的寄语吧:人是需要有梦想的,有梦想是要去做的,万一实现了,那不就很酷嘛!就像咱们校歌里面唱的“不息为体,永不停止每一个坚定的信念;日新为道,永远探索,让心中从没有终点”。
等疫情过去,我一定要再回母校看看,再走一次铺满金黄色落叶的银杏大道。
后记
工大七年的校园生活,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一路青春飞扬的美好印记,记录着这个女孩一路刻苦求知、追逐梦想的旅程。
开朗乐观、率真勇敢的庄琢琛无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她能在母校北工大的怀抱里自由自在的成长,七年的锻造和磨练足以让一个年轻学子逐步成长成熟起来,并以优异的表现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幸运的是在刚步出校门不久,她就以一种勇者的姿态站在了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最前线,经受战斗中的洗礼,这足以让一个有为青年在这场关乎生死的战役中,一下子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瞬间成长为时代的英雄。
逆行者,这是多么美好而崇高的赞美!在人民生命健康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正是像庄琢琛这些忘身许国的逆行者,用心中的信仰和勇敢的行动为大家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有信仰的人,心灵都是美好的。祝愿我们的幸运女孩,年轻的校友--庄琢琛,一如既往地幸运下去,在理想之光的照耀下,让奋斗的激情引领生命释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来自抗疫报道的信息由本人提供)
访谈|校友总会
撰稿|聂金全
排版|李京霖
编审|聂金全